最早知道白先勇,是缘于电影《玉卿嫂》。兴许是杨惠珊出神入化的表演,玉卿嫂这个外表端庄娴淑,内心波澜起伏的女性,一直萦绕脑际,挥之不去。而白先勇先生的同名小说,则更加震撼人心。以后又陆续读了《一把青》《游园惊梦》《永远的尹雪艳》等一系列小说。读着读着,便发现白先勇小说人物过去大都辉煌光灿,而一切又随着时间流逝而烟消云散,用欧阳子的话说,那就是“过去,代表青春,纯洁,敏锐,秩序,传统,精神,爱情,灵魂,成功,荣耀,希望,美,理想与生命;而现在代表年衰,腐朽,麻木,混乱,西化,物质,色欲,肉体,失败,猥琐,绝望,丑,现实与死亡”。总之,种种美好只能留存于记忆之中。因此,字里行间弥散着凄艳,凄美,凄凉,凄绝的氛围,读来令人不寒而栗。但作者冷峻落笔时,却又怀着悲天悯人的温暖情感,对笔下人物寄予深切同情,抒发无限感慨。特别是《玉卿嫂》中玉卿嫂与庆生的“畸恋”更是令人唏嘘不已。很久以来,徐俊导演和我一直“密谋”,试图将《玉卿嫂》搬上越剧舞台,而玉卿嫂的扮演者则锁定袁派花旦方亚芬。
说来也巧,汾阳路150号,上海越剧院那幢楼,当年就是白崇禧将军的宅邸,白先勇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岁月。上世纪八十年代,他来上海观蔡正仁、华文漪的《长生殿》,演出结束便来到越剧院“三产”“越友餐厅”宵夜,令白先生惊奇的是,袁雪芬老师的办公室恰巧是他原来的卧室,连书桌的摆放方式也一模一样。“《玉卿嫂》小说背景在桂林,现在要改编成越剧,让玉卿嫂说绍兴话,也很有趣。绍兴戏本来擅长表现男女爱情,方亚芬又是袁老师学生,我们还真有些缘分。”白先生说。
然而,在筹备过程中,袁雪芬老师对玉卿嫂与庆生的“畸恋”存有疑虑,方亚芬也就未能进一步跟进。斟酌再三,考虑改请何赛飞加盟。赛飞早年为“浙江小百花”台柱,宗张(云霞)派,而张派又脱胎于袁派,两者一脉相承。赛飞本人也表示出极大兴趣,只是自认长期疏离舞台,心里有些不踏实,提议可否请赵志刚配演庆生。随即致电志刚征询意见,没想到,尽管是配角,志刚竟一口答应。至此,悬在心中的石头这才落地。
连续数月精雕细琢,如期来到了响排阶段,虽说没有舞美、灯光、服装,甚至音乐也只有一把胡琴、一副鼓板,演出仍引人入胜。赛飞表演细腻富有层次与节奏感,演唱也圆润自如。志刚唱词虽不熟,但分寸拿捏精准。从唯唯诺诺,含蓄内敛,一直到最后内心哀怨激愤如山洪般迸发,人物内在情感逻辑交代极为清晰。结尾处,赛飞演的玉卿嫂纵身一跃,双腿夹住庆生,双手搂住他,拔出银簪刺入对方胸膛:“庆生,玉姐弄痛你了!不要紧的,玉姐会照顾你的,会像从前一样照顾你,玉姐会像以前一样躺在你身边,这样我们就永远不会分开了。”说罢,她转身将银簪刺向自己,倒在庆生怀里。看罢这场戏,观者无不泪水涟涟。徐俊导演和我对公演信心满满。
但,天有不测风云,距正式公演不到一个月,赛飞因病退出《玉卿嫂》剧组,志刚也随之离开。这不啻晴天霹雳。事已至此,唯有请方亚芬救场才能解燃眉之急。刚从绍兴巡演归来的方亚芬闻知此事,表示当仁不让,只是必须得到袁雪芬老师首肯。不想,袁老师态度也出奇的明朗:“戏比天大,既然如此,救场如救火。要抓紧时间投入排练,不可有半点延误。”不仅如此,老人家还规劝亚芬取消原本要去宁波祭奠母亲的计划。“孰重孰轻,要想清楚。如果您能创造一个成功的角色,你母亲在天之灵也会感到安慰的”。像袁老师那样一代宗师的襟怀与品格,由此可见一斑。
俗话说,好事多磨。演出前一周,忽接香港友人电话,得知白先勇姐姐在圣地亚哥去世,但家人一时无法寻得白先生踪影。随即设法与白先生联络。同时,剧组上下也如丧考妣一般,没了头绪,纷纷猜测白先生大概赶不上《玉卿嫂》公演了。然而,数小时后,便得到白先生回复:“暂不回美奔丧,如约出席《玉卿嫂》。”经历了这番冰火两重天的考验,大家终于释然。
2005年11月1日,越剧《玉卿嫂》在美琪大戏院拉开帷幕。当晚,方亚芬和接替赵志刚的青年演员齐春雷等均铆足了劲,将整场戏演得如泣如诉,极有张力和韵律感。与我相邻而坐的袁雪芬老师一直神情专注。当“金燕飞”演唱时,音响出现些许小纰漏,声音忽轻忽响,她比谁都焦急,连忙起身,关照剧院相关领导设法排除故障。直到大幕降落,老人才显现满意表情,到后台与亚芬长时间拥抱,并向白先生深深致意:“感谢你为我们越剧送了一台好戏。”白先生也相当满意,认为从《祥林嫂》到《玉卿嫂》,可以看出越剧所走过的一条非同寻常的发展轨迹。
当然,白先生向来标尺很高,谈话直率却不失委婉:“玉卿嫂是柔里带刚的女人,不同于金大班,前者应低头,承受,隐忍,后者才是仰首,激昂。还有小少爷这根线有些散漫不清。玉卿嫂和庆生的感情很纯,体现了玉卿嫂天然的母性。可以让小少爷在结尾处再次出现,对玉卿嫂表达其安慰之情。此时,庆生走了,她的世界也就完了,身边只剩下一个不懂事的孩子。通过玉卿嫂对孩子拥抱,爱抚,人们会对这个不幸女人予以同情。这样既保留了小少爷这根线,也为玉卿嫂最后绝望之举提供了理由。”
综合多方意见后,剧作者曹路生和导演徐俊又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工,整理,提高,努力使之成为越剧艺术长廊之中的一朵奇葩。如今,这部越剧《玉卿嫂》又被搬上电影银幕,以更加鲜活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作为该戏策划人,借影片上映之际,略道内中曲折,聊表欣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