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选择学剪上海花样是因为家里地方小,还有就是“荒年饿不死手艺人”,没有本事读书考大学只能先跟着师傅学剪花样的手艺。师傅过去就是上海滩靠剪花样谋生的民间艺人,解放后在上海工艺美术公司从事剪纸设计,许多出口的上海剪纸都是出自他的设计。至今,回忆起苦练基本功的那三年,我还是感到苦中有乐,后来我和师傅一样,为同事、朋友、邻居剪一些结婚的花样,那时候只是感觉大家喜欢我的剪纸,能够满足大家的要求就可以。虽然学了手艺,可已经没有展示的舞台,因为自己有了公交车售票员这一份工作了,剪花样的手艺只是业余爱好。
剪纸本是农村妇女为了美化生活,用作窗花或绣花的模本,属于自娱自乐的一种手艺。而因为各种原因到了城市以后,会剪纸的手艺人可以凭自己的手艺赚钱养家糊口,与农村不同的还有这些手艺人都是男性,我师傅就是当年其中的一位。我当初学剪的传统花样大多数是鞋样花,红双喜那样的小品以及生肖花鸟鱼虫。师傅教我的与现代人的喜好已经有很大距离了。更何况现在电脑制作设计的剪纸到处都是。我要做的就是纯手工个性化剪纸作品,我花了几年时间学剪文字,剪各种书法的书体,一定要剪出个性化的传统时尚的作品。
一剪要定型出花样,无论生肖花卉或人的名字,一定要做到一气呵成在纸上剪出来。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满足更多人的个性,我还练就了用剪刀临摹客人的签名,在生肖花卉的作品上剪上他或者她自己的签名,这才是真正的个性化剪纸。最近几年我的手艺在国内外展出、演示,常常听到“你模仿的签名可以造假”这类的话。纯手工剪纸具备的是手艺人的灵气,是电脑无法做到的。
手艺人也需要与时俱进,特别是这几年,除了参加一些大型活动演示自己的手艺,还不断把传统和现代融合。龙年接了某公司委托剪纸创作的任务,其中一幅专为两个英国皇室用车创作,需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领略了高端品牌的魅力之后,回来的路上,看到大街上红红火火的灯笼,让我有了创作的灵感,于是剪纸画面上有了中国的红灯笼,上有我们熟悉的“双龙戏珠”,而灯笼下是两辆名车驰骋浦江两岸的身影,一幅传统与时尚的新作受到中外嘉宾的喜欢。
四年前我在五角场镇文化中心有了镇政府提供的工作室,我学的手艺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负有了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