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雪白,洄美堪录,西施乳溢,水羊胛熟”。这是明代文学家杨慎对长江鱼回鱼的赞誉。诗人将鱼回鱼喻作嫩腴的羊前胛,皆因鱼回鱼肥美鲜嫩之故。鱼回鱼背绯肚白,色淡娇美,佐以嫩笋清炖,其汤似乳,稠浓粘唇,鲜嫩不腻,胜羊胛之腴,历来被视为江鲜上品。春暖花开时节,鱼回鱼大都洄游到长江中上游一带产卵,这时的鱼回鱼体硕膘肥,也是尝鱼回的最好时节。
鱼回鱼是长江鱼类资源中珍贵无鳞鱼,多生活于长江底层,保持着与尘世隔绝的纯净,以小型鱼虾和长江昆虫为食。而以鱼虾昆虫等优质有机养分为食使其肉质细腻味美,鲜嫩不腥,是一般无鳞鱼无法比拟。
鱼回鱼肉白如脂,久煮也不失其色,既可整条烹制,亦可加工成块条片丁烹用。整条烹饪最宜清蒸,与清蒸鲥鱼、刀鱼做法一样。清美食家李渔中年移居金陵后,喜广交达官贵人,在一绸商家宴中吃了清蒸鱼回鱼后,大赞:鲥鱼刀鱼味美而刺多,河豚味鲜而有毒,而鱼回鱼兼有河豚之味、鲥刀之鲜,无之缺陷,可谓江鲜名品也。
鱼回鱼除鱼色美白和肉质鲜嫩外,其吻部软肉更是有着珍馐之誉,慈禧太后最爱食用。春鱼回的吻部软肉十分发达,有犴鼻之肥糯,猩唇之鲜嫩,用鲜菇佐以清煮,汤浓稠,味鲜嫩,质滑润,软嫩相彰,肥美可口,乃是水八珍之一。鱼回鱼的鳔也特别肥厚,可鲜用,干制后即为名贵的鱼回鱼肚,淮扬名菜“蟹黄烩鱼肚”中的鱼肚,就是用鱼回鱼肚做成的。
鱼回鱼因无肌间刺,口感软,做法甚多,有白汁、粉裹、清氽、蒸炖、软烩等。曾在上海吃过清氽做法,春鱼回主料,配以笋尖,文火清氽而成。乳白汤汁氤氲着鲜香,素雅清纯;舀勺汤汁,一尝,鲜糯柔润;再舀勺鱼肉笋片,软滑滑的,嫩酥酥的,如豆腐脑,味蕾一下子密布起来,真乃大快朵颐。
“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春暖花开清明时,正是鱼回鱼上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