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中常遇到病人问:“我属阴虚还是阳虚?”发问者往往白领中、青年居多,且与日俱增。作为一名中医的我,既喜且忧,喜的是科技愈发展,中医愈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可,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倍受鼓舞;也忧心忡忡,在经济大浪的冲击下,如何把握住继承和发展的正确方向,不悖前贤,榜样后人,对得起千千万万个笃信中医的平民百姓。
病人要搞清自己的体质属性,说明中医观念的深入人心。它有现实意义,平时有益养生,生病吃药时也或多或少有点知情权。近有人将人体划归为九种体质,一锤定音,因此获得了科技进步奖。我恃微词,当然惶恐,得特地声明敝衷也是冀希科技进步的。前已经说过体质不是尺码,不能单凭一时主诉几句,医生看舌搭脉后,槌子落下,敲定属性。到鞋店试脚,尺码之外,还有肥瘦宽窄等花样杂出,千变万化的人体奥秘难道就这样一览无遗听凭摆布,乖乖落户在所谓的体型之内。
中医理论很复杂,就阴虚来说,自古精微深邃,岐义迭出,怎可拉到篮里就是菜,以今天中医入门书《中医学基础》的概念来界定,有失严谨,古旨荡然。又如划定为九种体质中的痰湿、湿热、瘀血、气郁四型,令人莫名其妙,瘀、郁、痰、湿、热明明都是病,现今突然捏成为“体”,嗜烟酷酒生痰生湿,居身湫隘易蕴湿热,外伤跌打瘀血疼痛,境遇不遂气郁寡欢,统统都是后天因素导致的病情,三尺稚童皆知,为什么突然像变古彩戏法似的把病理变成了生理体质?
退一步讲,万一这四种神话体质属实,整个中医界也会乱了套:诸葛亮当年率将士“五月渡泸、深入不毛”,防治瘴岚湿热,制特效药行军散,今天湿热体质的人是否自少到老不可或缺呢?中医治痰湿专方二陈汤,估计今后要断档脱销,因为千千万万个襁褓中的痰湿婴儿必须终身灌注;瘀血体质的人将一日三餐不离三七、白药等活血化瘀药物。《红楼梦》里林妹妹从此不呆在“潇湘馆”里形影相吊,气郁的人流大军将汇集在俱乐部里互倾肺肝……或以为我在夸大其词,体质与病理是两回事,不必吃药、大动干戈的,哪么也允许我提一个问题:瘀血、湿热等体质到底属生理还是病理?倘答曰属病理,则理当吃药的,如说属生理素质,就使中医的我也一头雾水了,从古到今没有听说过生理瘀血的,只怕会增加麻烦,今后凡提到瘀血、湿热等词,一律需加括号,注明是生理的还是病理的,让人明确是体质还是疾病。
事实是体质不能分型,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的各种倾向确是客观存在,阴虚内热、阳虚外寒、气虚困乏、血虚眩晕等现象在亚健康队伍中比比皆是,然只能说是倾向,且倾向也不纯,不是纯净水,阴、阳、气、血之虚往往错杂轇轕在一起,否则要你医生做什么?自己对号入座买药就是了。此外,体质倾向并非铁定不变,阴阳气血虚亏会相互转化,会相互兼得,也可在受外邪风、寒、暑、湿、燥、火的侵犯下,改变体质倾向而形成新的病理特征。
总之,人的体质倾向,是在遗传基因和后天境遇中自然形成,自然变化,而不能把活人关在体质的铁栅栏里,猢狲出把戏似的,一生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