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第二青年业余体育学校室内体育馆的手球场上,鞋子与地板摩擦出沙沙的响声,5人制球赛正激烈进行。草坪换成木地板,少了骄阳的直射,小球员个个活力十足。裁判长葛留善介绍,今年静安赛区最开始赛事安排在市西中学地下人工足球场,但前一阵子场地浸水,多处隆起无法使用。“后来,我们想到了体校的这块室内馆。”
通过多方协商,静安区第二青年业余体育学校决定腾出场地,支持静安赛区的比赛顺利进行。
场地一边,静安区体育局局长林晓珏也抽空来观摩。“由于人力和场地等方面的限制,11人制足球赛,无法在本市中小学大规模开展,但3人制和5人制的‘小型’比赛很适合目前的大环境。”
林晓珏认为,现在的学生都喜欢宅在家,让孩子到太阳底下去踢球很难。“如果比赛放在室内馆,孩子们更容易接受。”看着眼前激烈的比赛和场边挤满的观众,林晓珏欣喜地说:“静安区地处市中心,寸土寸金,指望在这里规划足球场不太现实。5人制足球赛观赏性强,便于组织,室内场地可以提高比赛安全系数,在吸引学生参加运动方面,大有可为。”
实习生 徐悦廷 本报记者 钟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