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军给胡风写信总是尊称“风兄”。虽然都是文人,言来语去,真诚、亲切,宛如兄弟对面说话。萧军在西安与萧红彻底分手后,1938年夏和新婚的夫人王德芬计划由兰州去武汉,6月28日到了汉中,因去成都的一段桥梁断了被滞留数日。囊中苦涩的他在给胡风的信中写道:“简单地说,就是见信后请你设法给筹借一百元钱来,用电汇到汉中中央银行,越快越好。此款待我们到了汉口即行补还,或待到了成都写两篇稿寄给你。急待。”
10月10日,萧军在信中写道:“前天收到来信,知你已跑到了宜都。昨天收到《七月》第二集合订本。谢谢。……你能来重庆或成都吗?到这里,饿,一时还不至饿着,挣钱则不甚容易。除开有事,我一天很少出门。也不寻朋友。”胡风10月24日的日记是“得萧军信,他在成都编一个副刊,寄来了三天的追悼鲁迅专文”。
1939年1月13日夜,萧军给胡风写信:“风兄:今天晚间收到你的信。王女士睡下了,夜长独坐火盆边,思前想后已毕,便给你写信罢。……关于《七月》你的态度是很对的,为了《七月》你确实吃了好些苦,不过,这苦是不能为外人道的,如果一道起来,那人就要说你浅薄了,而且也无聊,还是学我们先生那样:伤了,到森林里自己把血渍舔干,包扎好了,而后再出来。你知道,我是不爱编刊物的,但却很喜欢旁人多出刊物,而且编得好的刊物。”
萧军对自己的“风老兄”,很是牵肠挂肚,在多封信的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悬挂的真情:“重庆被轰炸时,我很担心着你们,只有待着信来……知你们无恙,才松一把汗!”“你编大丛书是很好的,不过一定要弄到把握,否则那只有上书贾们的当,这应该当心。”“殉道的精神固然要有,能够不殉还是不殉,那就是说我要为了‘道’,要尽可能使自己‘强健’,寿命长。”
1945年1月14日,萧军在延安给胡风的信中,说了对别人绝不可说的话:“这人生‘路’底艰难与多歧,从儿时读《西游记》我就有些领悟了。我是不羡慕孙猴子保着唐僧西天取经,回来落个‘正果’底光荣的。相反,却有一点为他那离开花果山底猴兄猴弟猴子猴孙……以及那‘自由’的环境有些惋惜的。这当然也是所见者不同罢了。”
胡风1955年5月16日被捕入狱,关押了10年半后的1965年11月26日,北京市高院“公审”判决胡风有期徒刑14年。春节过后,胡风夫妇被赶到四川。1969年5月,他因14年刑期已满,给军管会打报告,要求出狱,得到的指示是“关死为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79年初,胡风重新获得自由。但已“没有了往日的神采,佝偻着背,眼神茫然,时常出现精神幻觉”。1979年7月18日,萧军在北京给胡风去信“风琪兄:昨天收到转来的信,当夜我即去绀弩处,把信给他和周颖看了,这种悲、欢的心情你们会理解的。若干时日前关于你们的消息,就风闻了一些,因为不确切,所以只是亦信亦疑。绀弩两年前由山西狱中被释放回京后,精神虽尚佳,而身体颇虚弱,每天只能仰卧床头,不动不行。……”
这年的11月底,胡风前列腺炎急性发作病倒了。两次手术下来,因失血过多脑供血不足,原有的心因性精神病也突然复发了。
1980年2月下旬,张晓风来到萧军家,她告诉萧军家人,胡风的病情很严重有生命危险。她给中央领导陈云、胡耀邦写信,反映情况请求救助。
萧军回家当天,得知事态的严峻,为了救助病危中的朋友,立即亲笔给中央领导写信:
陈云同志:
我是胡风的朋友,对于他的生死命运,不能够不加以担心。
最近,他的女儿张晓风由四川回来,留言给我(当时我不在家),据云他的父亲病情并不乐观:
一、开刀后,伤口久不愈合。
二、子女三人能护理一时,最后必须离去。他的妻子屠玘华由于年老又身体多病,不能充任护理工作,医院方面又无专人负责护理,……如此长期下去,势必导致死亡。
一个人的死亡,当然是普通的事,但胡风如此死去,我以为对于中共以至国家方面影响是不利的。为此请您考虑,是否可以及时把他转到北京就医?我以为这是中央方面力所能及的。
敬礼!
萧军 上
八○年二月二十一日
给胡耀邦信的内容也大致如此。党中央接受了请求,1980年3月31日,中组部把胡风和梅志接到北京,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后,被安排在文化部招待所。但彻底为胡风平反,前后历经1980年(中发76号)、1985年(公二字第50号)、1988年(中办管6号)3个文件,才把过去加在胡风身上的所有罪名推翻。1988年最后一个文件发出时,胡风已故去3年。
1980年,73岁的萧军“政治结论”还没有正式下来,即没有得到公开“平反”。1958年2月,《文艺报》在编辑按语中,说萧军在延安就与某些人勾结在一起,从事反党活动。1967年,姚文元在《评反革命两面派周扬》一文中,把他定为“反党分子”。但他在1979年10月的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上,被选为中国文联委员、作协理事,在社会上享有一定威望。萧军丝毫没有去想为胡风写信,是否会“影响”自己什么,义无反顾地为朋友的生命大声疾呼。
晚年唯一的合影
胡风妻子梅志在萧军逝世后写的怀念文章《友谊长存》中,讲了一个10年夙愿的故事。
1965年底胡风第一次出狱后,聂绀弩闻讯即赶来看胡风,告诉他萧军也想来,并且还提议三人同照一张相,留个纪念。因为,他们是“鲁迅先生身边的最后三人了”。
胡风考虑后没有同意,当时他想自己是判了刑的人,目前还受人监视着,不要为此连累了朋友,这张相也就没有照成。
星转斗移,1979年1月胡风活着出狱了。萧军立即给胡风寄去了《人民文学》和《新文学史料》,那里有他对鲁迅和萧红书简的注释。胡风回了信,将自己在狱中怀念萧军的一首诗抄给他:
赠萧军诗 次耳兄原韵并慰三郎
龙鳞披过刮蛇鳞,哪怕腥沾满手麈。敢是敢非真待友,装忠装顺假称臣。丢他粉彩无聊脸,还我金刚不坏身。脱却南冠长啸去,科头濯足大江滨。
1980年春,胡风终于由四川回到北京友谊医院治病。虽然被病折磨得“思想迟钝,言语木讷”,但见到萧军还是露出笑容对话。萧军在4月11日这天,弄了一辆车,带着他的子女们将胡风扶上了车,一直开到聂绀弩养病的医院。30年代鲁迅身边的3个朋友,终于劫难不死,聚在一起合影留念,了却了心怀多年同照一张相的夙愿!
从照片看到,萧军面带笑容,满头白发;胡风手拄木杖,神情呆滞;聂绀弩弯腰曲背,风霜挂面。多少坎坷磨难、愁苦冥念、生离死别、手足情深,3人尽在不言中!
对这次聚会合影,萧军是很动感情。梅志在胡风逝世后曾请萧军写点儿纪念文章,萧军对心中的伤口,实在承受不了复创。他也不愿再因提起往事,伤及死去的或活着的人及其后代的心,他主张还是留在自己的心底吧。在1986年参加胡风追悼会后,萧军将自己的一首诗,书写并裱好,让孙子萧大忠送给梅志。诗句就是对这次3人合影的深沉感念:
何期此日赋重逢,白发萧疏泪眼明。似是似非疑隔世,为真为幻乍难清。刀兵水火余唯死,雨露风霜两自清。七十行年欣宛在,同声一唱大江东。
人生若没有亲身的感受,没有真挚的情怀,没有社会的良知,没有豁达的胸襟,不可能写出这样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