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盒困住老鼠
刚进长风一村小区,就听得有人在喊:“又抓住一只老鼠!”只见居民楼前的绿化带中,放置着一个长方体玻璃盒,长约20厘米,高不过10厘米。一只老鼠在里面乱钻,但前后两道玻璃如闸门切断了它的退路。
听到居民报信,朱老伯马上赶来处理。他身材魁梧,右手不太活络,走路慢悠悠的。长风一村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吴月珍告诉记者,老伯3年前突发脑梗,右手落下病根,只剩左手如常。“看不出他如此心灵手巧吧。”她说,以前小区里常使用捕鼠筒和捕鼠笼,效果都不佳。“铁笼子最多抓一只,以后老鼠就不上当了,每个铁笼子买来要15元,还不便宜。”而朱老伯自制的捕鼠盒貌不惊人,对老鼠却很有“杀伤力”。
捕鼠盒更新三代
今年67岁的朱老伯怎么会想到要给老鼠设“机关”的呢?“我家附近小饭店多,老鼠多得不得了。”
从去年11月起,朱老伯开始制作捕鼠盒子,至今已有三代。第一代是木板结构,试用一次就被打入了“冷宫”。“老鼠发起急来,可以把木板咬出一个洞,没法用。”第二代改进了很多地方。捕鼠盒的整体框架由木板改为玻璃,成了一个“玻璃盒”。“我在盒子里面放了油条,如果老鼠上钩,就触动机关,玻璃闸门自动落下。”但朱老伯发现,有的老鼠很聪明,它捧着油条“凭空”吃,甚至将吊油条的细绳咬断——细绳没有拉扯之力,无法触动玻璃闸门落下。第三代有了更大的进步。记者看到,玻璃盒内有一块类似跷跷板的装置,老鼠只要踏入其中,还未走到油条前面,随着重心移动,跷跷板自动反跷,玻璃闸门已落下。
制作和投放过程中,朱老伯还多次“小修小补”。比如最初闸门落下后,个别老鼠会利用浅浅的一道缝逃生。现在他在落闸处挖了一道槽,更“严丝合缝”。为更好地引诱老鼠进入,他还在玻璃盒子内设置了4道格,可放上“三菜一汤”:麻油、油条、鸭腿、水等。
制作成本并不高
长风一村居委会主任梅小萍告诉记者,朱老伯制作捕鼠盒子使用的材料非常简陋,几乎随处可捡。记者看到,他自备一个“金刚钻”切割碎玻璃,木条是从建筑垃圾中捡的,就连最常见的饮料吸管,也担当大任,化身拉环,成了闸门能否自动落下的关键。他的设计思路简单而构思精巧,制作成本很低。
如今,在居委会的肯定下,朱老伯的捕鼠盒子开始在小区绿化带和下水道附近布置。居委会主任梅小萍告诉记者,很多居民看到捕鼠盒子效果奇佳,索性拿回家用。甚至还有其他小区的居民听说后,上门来讨要。
朱老伯至今已制作了近百个捕鼠盒子,其中一部分已送人。他记得,8个月来,他“投放”了不少捕鼠盒子,屡有“斩获”,共抓获了64只老鼠,其中最多的一天抓了4只。朱老伯说,他以前在单位虽然做人事工作,却为单位设计过洗瓶器、硅胶灌装装置,“生活中的小发明,我是第一次尝试。”
本报记者 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