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7月3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好的人生
游宇明
  游宇明

  最好的人生是什么?大概很难有一个确定答案。对于晚期绝症病人,他心目中的最好人生是拥有健康,健康使他想吃啥可以吃啥,想去哪儿旅游就可以去哪儿旅游;对于孤儿,他最好的人生肯定是能够像别的孩子一样父母双全,父母之爱不仅可以让他免于饥寒,更可以让他得到某种心理上的呵护。

  上面说的是特异人群,对于一般人呢?有人会觉得获得无尽享受是最好的人生,豪车、美宅不仅能带来肉体的快感,更能在他人面前显示面子。有人会认为拥有权势是最好的人生,权力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然而,一旦有了它,你在办公室时有人倒茶递鞋,你出外时有人打伞提包,要多神气有多神气。有人会感觉美色多多是最好的人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有的人对别的东西没有多少兴趣,工作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也不管父母儿女的死活,唯独情人找了一个又一个,自己早已是年纪大得不得了的“老牛”,依然偏爱十七八岁的“嫩草”。

  好在生活中还有另外一些人,他们追求生命的精神质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先生就曾在一次讲演中引用一句英文,告诉同学们:

  “当你出生时,你在哭泣,周围的人笑容满面;当你离开时,你在微笑,而周围的人都在哭泣———这就是最好的人生。”

  仔细想想,沈祖尧的见解精彩极了!一个人出生,大家能高高兴兴围在你身边,至少说明两点:你的家庭不缺少衣食之资,不会为新添一张嘴发愁;你落生的社会和平安定,家人无须背着一个自己不会走路的小生命东奔西跑。然而,人的出生本身并不是目的,人生真正的意义在于:我们长大之后必须有所作为,以崇高的品德和卓越的才华服务于社会和他人,使你周围的世界感觉到你的不可或缺。印度诗人泰戈尔极其推崇个人对这个世界的责任,他在一首诗中说:“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还是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的、专注地垂着绿荫的。”只有当一个人为这个世界付出了足够多的东西,有一天命运让我们离开时,我们才会有底气微笑,社会和他人也才会对我们的离去感到惋惜、痛苦,才可能真心地为我们“哭泣”。苏东坡逝世,杭州、湖州百姓悲痛欲绝,相哭于市;鲁迅弃世,上海万人空巷,连那些从来没有读过他的作品的流浪汉都愿意垂泪送他一程,与他有点关联的人争相给他抬棺。这些都是证明。

  最好的人生固然有因缘际会的成分。一个人永远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假若出生这活儿能够选择,估计那些食不饱腹的人一辈子都当不上父母,比尔·盖茨之类的大富豪一不留神就有成千上万个儿女。不过,出生不能选择,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好好规划出生之后干什么、怎么干。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同是寒门之后,为何有人一辈子唉声叹气、碌碌无为,有人事业风生水起、名满天下;一样出身名门,为何有人靠个人的努力闯出了自己的天下,有人躺在父辈的辉煌中过着行尸走肉的生活。正因为主观选择的作用远远大于天生的设定,一个人一旦获得精神上的最好的人生时才有那么多人尊敬、爱戴。

  最好的人生,其实就是最有给予能力也最能奉献的人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特别报道
   第A09版:特别报道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A17版:奥运特刊
   第A18版:奥运特刊
   第A19版:奥运特刊
   第A20版:伦敦眼
   第A21版:伦敦眼
   第A22版:伦敦眼
   第A23版:伦敦眼
   第A24版:奥运特刊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养生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健园/康复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最好的人生
老爸老妈去洋漂
写竹观照生活
你能跑多远
善哉,影视“控烟”
今宵灯谜
急救皮肤
新民晚报夜光杯B06最好的人生 2012-07-30 2 2012年07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