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7月3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写竹观照生活
宣家鑫
  宣家鑫

  封建社会中,士大夫以清高、坚贞、虚心,往往在画图中、题画诗中表露其意,但由于历史的、社会的多方面因素,这些士大夫对人生的挫折、社会的不公往往多采取远离生活,逃避现实,隐遁山林,寄情于自然丘壑的态度,作品大都是以闲情寄兴、自娱娱人的为多。

  清代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的题画诗却有所不同,他已摆脱传统单纯的以诗就画或以画就诗的窠臼,他每画必题以诗,有题必佳,达到“画状画之像”“诗发难画之意”,诗画映照,无限拓展画面的广度,郑板桥的题画诗是关注现实生活的,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他以如枪似剑的文字,针砭时弊,正如他在《兰竹石图》中云:“要有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固不在寻常蹊径中也。”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

  郑板桥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世称“三绝”。其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

  郑燮尤爱画竹,他画的竹兀傲清劲,别具一格,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自宋代以来,竹被誉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它,虚心而刚直,挺拔而常青,历来被人们看作是高洁、正直、坚韧、顽强的象征。郑板桥喜爱画竹,是因为竹最能体现自己的性格特征。此图名《竹石图》,材质为立轴纸本,长135cm,宽63cm。题识:便教拔去青青竹,也算人间柱石图。如此绿荫庭院里,正堪幽趣伴吾儒。板桥郑燮。钤印:郑燮之印、二十年前旧板桥。画中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前两句描述了竹子的坚韧品质,就算被人拔去,也如人间的柱石般挺立。而后两句,则描述了郑板桥对竹的喜爱,在如此绿意盎然的庭院里,正好可以陪伴我这样的读书人。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他还表达了自己对竹的喜爱之情。图中之竹,其以草书中竖长撇法作竹叶,多不乱、少不疏,秀劲绝伦。所画之竹苍劲萧爽,疏落有致,描绘了一种坚韧、刚直、不屈的竹枝形象,通过这鲜明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恬静、淡雅、不求名利高风亮节的品质。

  传统的兰竹大多数表现为欣赏性的、娱乐性的主题,画面主要追求自然形象的真与美、绘画技能的高与低、笔墨运用的娴熟与雅俗,而到了郑板桥的笔下,除了达到这些技能技巧外,题画诗还赋予这题材新的思想内容和深邃意境,使花鸟画亦能产生思想性、抒情性,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让人回味无穷。

  郑板桥的作品突破了传统花鸟画藩篱,作品不是自然景物的“再现”,不是前人艺术的翻版,也不是远离生活的笔墨游戏,而是有独特个性和创新精神。因而,它的作品一直深受国内外人们的欢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特别报道
   第A09版:特别报道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A17版:奥运特刊
   第A18版:奥运特刊
   第A19版:奥运特刊
   第A20版:伦敦眼
   第A21版:伦敦眼
   第A22版:伦敦眼
   第A23版:伦敦眼
   第A24版:奥运特刊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养生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健园/康复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最好的人生
老爸老妈去洋漂
写竹观照生活
你能跑多远
善哉,影视“控烟”
今宵灯谜
急救皮肤
新民晚报夜光杯B06写竹观照生活 2012-07-30 2 2012年07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