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画坛的兴盛,带动了一批篆刻艺术家的名声鹊起,而浙派金石书艺更早早地渗入上海,传播和影响着整整几代人,当今专攻浙派篆刻艺术的也大有人在,陈建华便是其中一位实力派书画篆刻家。
早年学校毕业后的陈建华,进入纺织系统从事美术设计工作。由于对书画篆刻的爱好,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经人介绍,拜著名书法家李天马先生为师。我看他的书法作品,如天马行空,行云流水,却又中规中矩。
那天在他位于交通大学内的工作室,就书画篆刻艺术,我们相谈甚欢。陈建华讲,李天马先生学识素养才情一流,耐心细致教授令他至今难以忘怀。1985年,他又拜韩天衡先生为师,学习金石篆刻。80年代后期全国举办首届“篆刻艺术大展”,他的八方篆刻作品入选并获优胜奖,拿出当年画册,见整整一版都登载了他的作品。要知道,当年能够入选大展的中青年作者如今全是上海篆刻界的中坚力量。
我与陈建华相识也是缘起篆刻。三十年前,我就喜欢涂鸦中国画,沈柔坚先生看到后说,要多练书法,还要请人刻二方印。于是沈先生托陈建华帮我刻了二方印,我是先见其印章后见其人。他的水平果真了得。一来二去我们成为好朋友,看他奏刀治印是一件快乐的事。
陈建华为追循前辈金石作品精髓,这两年时常在拍卖市场寻寻觅觅,看到那些原作真迹,总是爱不释手,这些年倒也收藏了不少。他还翻出几枚去年在景德镇自制的瓷印,玲珑里透出一股古朴雅韵。还到宜兴去研究陶印,效果也真的不错。
这里两方“干山觉翠”和“寿永”朱白文作品,从中可以看出将步入花甲的陈建华不懈追求,最好还是留给读者来评判吧。因为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从老远的地方走来的,慢慢靠近我们,走进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