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傍晚,记者根据读者报料,来到光复西路中江路在建的上海跨国采购中心工地。在靠近工地门口的一处人行道上,已有几个小贩摆好了“架势”:一张塑料布就地铺在地上,上面堆满了旧衣服、鞋子;旁边停着的三轮车上,还有几个装着旧衣服的蛇皮袋。一些吃好晚饭的外地来沪打工人员,三三两两围着跳蚤市场,在旧衣服、旧鞋子堆里挑挑拣拣。一般一件旧的夹克衫10元左右便能成交,成色稍好些的也不会超过20元。
记者了解到,光复西路一带在建大型土建项目不少,如苏宁天御国际广场、东渡国际企业中心等,各建筑单位的工人数量不少,形成一大“群落”。跳蚤市场中的旧衣物价格低廉,满足了这些外地来沪打工人员的低消费需求。
这些小贩的摊位不是固定在某一工地门口,而是经常随打工人员人流的变化而灵活机动地“流窜”于各个大型工地周围。居住在附近的市民王先生向记者证实,他经常路过那些地方,半个月前,在大渡河路上国浩长风城二期工地门口也有这样的跳蚤市场;过了一段时间,又在泸定路东渡国际企业中心外看到这样的旧衣摊。
这些旧衣物来自哪里?记者经“内行”点拨,了解到大多数是小贩以收废品为名收来的。平时,一些小贩走街串巷,从居民手中以称重或计件的方式回收,稍作整理后出售,利润不薄。至于这些旧衣物是否经过消毒,卫生状况如何则无人关心。 本报记者 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