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努力农民工也能找到机会
朱雪芹来自江苏。她到上海已经17年了,她信奉“努力改变命运”。从一个踩缝纫机的普通女工,通过刻苦学习,朱雪芹成为公司技术骨干,后来又成为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上海市劳动模范、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她也在上海找到了自己的爱情,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理由:“只要努力,即使只是一个农民工,也会在上海找到很多机会和机遇。”
●上海人骨子里有一种拼搏精神
沈翠英上海人。2008年她卖掉自己养老房,筹资450万元帮助汶川地震灾区重建学校,成为轰动全城的“上海奶奶”。现在她忙着在上海替都江堰销售猕猴桃。她65岁,不服老,她说:别人说上海人精明,甚至有些自私,但很多上海人骨子里其实都有着一种拼搏精神,不服输、兢兢业业,不去搞那些“捣糨糊”的事情。
理由:“上海有大爱!谁会真的为了一盒猕猴桃从嘉定、青浦跑过来?很多人直接告诉我,不是为了猕猴桃,而是为了慈善尽一份绵力。”
●跟着感觉走,上海很自在
张维为上海人。《中国震撼》、《中国触动》的作者,用国际比较视野来研究“中国模式”。他游历过一百多个国家,长期在欧洲生活,最近选择定居上海。
理由:“跟着感觉走,到上海很自在,就回来了。”他说:上海是自己的家乡,这里有童年的美好记忆。更重要的原因,“我写《中国震撼》,其中很大篇幅是写‘上海震撼’。中国可以在很多地方做得比西方好,上海是‘中国模式’成功的一个证明。”
●我在上海能够实现梦想
叶扬生来自福建。“乐泡”智能茶饮机发明者,上海“十佳微型创新新秀”。他曾是上海成功IT人士,10年前放弃虚拟经济,投身实体经济,研制、生产、销售“乐泡”智能茶饮机――往“乐泡机”放入事先封装好的茶叶杯,杯里装着整叶原茶,杯面打印着不同的编码,机器通过编码识别杯里的茶叶种类,自动调配不同的泡法。只要按一下按钮,一分钟内就可得到一杯热气腾腾、清香弥漫的茶水。“乐泡”机正在改变上海商务场所只有咖啡机与袋泡茶的历史,并已出口日本。
理由:上海的全球视野――“中国的企业和产品一定要考虑如何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获得竞争优势,这样才是可持续发展的。上海具备这样的全球视野,上海虽然不产茶叶,但是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背景下,我在上海能够实现梦想:让全世界的人像喝咖啡一样喝中国茶。”
●世博会留给上海很多财富和遗产
诺扬土耳其人。1996年,诺扬受命筹建土耳其驻沪总领事馆并担任首任总领事。因为不愿离开上海,1999年,诺扬“下海”,担任土耳其担保银行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至今。2010年上海世博会,诺扬担任自己所居住的长宁区外国志愿者团团长。
理由:世博让上海更美好,“世博会留给上海很多有形、眼前的财富,更有很多无形、长远的遗产,比如志愿者精神、低碳环保的理念、办大事的能力经验。”
●它让每个人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
姚欣来自河南。流媒体技术PPLIVE的创始人,上海聚力传媒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全球数以亿计的人通过他研发的软件观看节目。2006年他带着专利技术到上海创业;2012年,“80后”姚欣光荣地成为上海市第十次党代会最年轻的代表之一。
理由:上海的包容性,“上海海纳百川,一方面它对所有人都很宽容,允许大家去尝试,去探索,不论你来自哪里,从事什么,都能感受上海积极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它的多元和发展变迁,让每一个在这里的人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去挖掘自身的潜力和活力,去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新华社记者 肖春飞 杨金志(据新华社上海9月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