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喜迎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新华社播发《大潮起东方——科学发展的上海篇章》~~~
新华社播发《大潮起东方——科学发展的上海篇章》~~~
新华社播发《大潮起东方——科学发展的上海篇章》~~~
新华社播发《大潮起东方——科学发展的上海篇章》~~~
新华社播发《大潮起东方——科学发展的上海篇章》~~~
     
2012年09月0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华社播发《大潮起东方——科学发展的上海篇章》
深流中波澜壮阔 十年后再看上海
姜微 徐寿松 季明 何欣 荣王涛
  明日之上海

  全球之城——今后从外滩、陆家嘴,要发出足以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中国声音”;从外高桥、洋山,要制定左右全球航运市场风向的“上海价格”。

  创新之城——基本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并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基本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逐一突破传统习惯思维和路径依赖。

  包容之城——海纳百川、中西合璧的海派文化在承继中弘扬,城乡一体、共建共享的平等理念在融合中深化,城市精神和价值取向在不断实践中得到升华。

  幸福之城——常住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五年后将达到2万美元左右,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保持全国前列,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建设安全、便捷、宜居的城市。

  活力之城——转方式、调结构取得重大突破,“十二五”期间上海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将达到8%左右,期末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5%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将比2010年翻一番。

  秋近江南,万里高天映浦江。

  回首十年,尤其是最近五年间,在这里,世博会举办实现成功、精彩、难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迈出实质性步伐;在这里,国际经济、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建设取得重要突破,以民生改善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在这里,改革开放不断探索新路,城与人的发展开启和谐新篇。

  “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令人鼓舞的新成绩,归根结底,就是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科学发展之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指出。

  破茧

  创新驱动发展转型稳中求进

  十年间,上海的GDP从5741亿元增长到19195亿元,先后超越新加坡、香港和韩国首尔,位列全球城市第十一位。

  十年间,上海的第三产业占比,从刚过50%攀升到60%以上。

  要继续提升能级、进入全球城市之列,规模追赶已不是上海的主要任务。自2008年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起,上海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那就是,从早先以土地、资本等要素投入为主,转向以创新来驱动发展。

  这种转变,是历史的必然规律。放眼东亚主要经济体,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增速普遍放缓。新加坡从10.1%降到5.3%,韩国从9.6%降到5.2%。上海也不例外,从2002年起以超过11%的经济增速领跑全国,到2008年后降至10%以下。在新的发展阶段,寻找新的发展动力,势在必行。

  这种转变,也是国家的战略安排。中央高瞻远瞩,要求上海要率先转变发展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推进改革开放,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上海审时度势,在发展中加快转型,在转型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上海切实践行,减少对投资、房地产、重化工业和加工型劳动密集产业的依赖。一个例证是,房地产增加值占上海第三产业的比重,已从最高时的近15%降到目前的8%以下。

  静水深流孕育波澜壮阔!

  淬炼

  科学发展理念铸就城市之魂

  今年7月,日本名企久保田与另外39家外企一起,获得上海市政府颁发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证书。至此,上海已累计吸引380家外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48家外资研发中心和253家外资投资性公司。

  在全球经济阴霾密布之际,上海的磁力何来?破除转型阻力,激发创新活力,“努力在深化对世情、国情和上海市情的认识中完善发展思路,在服务服从国家战略中把握发展机遇。”这,与其说是“秘籍”,不如说是上海切切实实将中央精神化为了自觉行动。

  可持续发展正是科学发展观在上海生根的体现。投资、重化工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利器”,但上海不一味追求,2011年,以几乎零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支撑了8.2%的经济增长;今年,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毅然启动宝钢搬迁这样的重大工程。

  “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绝不能以积累社会矛盾为代价,绝不能以增加历史欠账为代价,求得一时的快速增长。”上海市委的表态掷地有声。

  科学发展的理念不仅在改变着一座城市的经济之形,也在淬炼着城市的精气神。从“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到“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上海在传承中实现内在跃升。

  如今的上海,城市精神的彰显无处不在。这里,50多万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已全部享受免费义务教育;这里,所有常住人口都可免费享受十二大类86小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解决外来人口导入形成的“新二元结构”问题上,上海带给人的是更具亲和力的谦和之气,而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体现着这座城市的睿智和包容。

  以人为本,是城市精神和价值取向的根本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上海加强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

  拆不拆,问百姓!着眼于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着力推进执政方式的现代化,上海以“把决策权交给百姓”的新机制,有效破解“动迁天下第一难”。

  行不行,问村民!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卫镇星火村从2006年4月开始的民主理财试点,将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到了实处。

  奋进

  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已经跻身全球城市的上海确立了新的伟大目标——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是两千多万上海市民的共同期盼。他们期待在这座朝夕相伴的城市中得到更多机会、更多欢乐、更多温情,让自己的生命因为这座城市而绽放,上海,责无旁贷。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表示,按照中央提出的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要求,“十二五”期间,上海的“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要取得决定性进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取得率先突破,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要得到明显提高。

  十年后,再看上海——新耸立的上海中心将领衔陆家嘴高楼群,与百年外滩隔江辉映;穿上唐装的米老鼠,将与豫园、南京路、东方明珠这些经典上海旅游景点一道笑迎八方宾客;新建成的虹桥商务区和前滩商务区,将打造新的“世界办公室”;而以飞上云霄的国产大飞机为引领,“上海制造”将再展辉煌。

  在科学发展的伟大航道上,上海,正破浪前行。

  新华社记者  姜微  徐寿松  季明  

  参与记者  何欣  荣王涛

  (据新华社上海9月2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评论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喜迎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09版:喜迎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目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基金专版
   第B02版: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康健园/保健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深流中波澜壮阔 十年后再看上海
拆老房建新房 谢阿姨最开心
“喜欢上海的理由”
筑牢治国理政的法制基石
“空中交警”经历了一次次“硬仗”
新民晚报喜迎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A09深流中波澜壮阔 十年后再看上海 2012-09-03 2 2012年09月0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