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挂历中有乾坤
提起挂历,你是否知道其中的一些还具有鉴定的功能呢?上世纪80年代,上海书店曾经出版过《艺苑真赏》系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曾经出版过《艺苑掇英》系列挂历。像1986年出版的《艺苑真赏》系列挂历中,就有一幅《燕燕于飞图》,原作在2010年中国嘉德春拍中以918.4万元成交。
沪上一位收藏家在了解了我拥有这本挂历之后,特意跑来拍照,以备今后派用场。其实这样的挂历还有很多,2010年在北京保利的拍卖会上,海派画家谢稚柳的《青绿山水通景八屏》成交价达到了4592万元,其曾经出版在1985年上海文物商店的挂历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朵云轩、荣宝斋、天津杨柳青画社等都出版过大量的名画挂历。同时,像各地的文物商店、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等,为了吸引客户也出版过一些挂历。对于普通收藏者来说,不可能有能力买到名画,不妨关注这些挂历,说不定会带来不错的回报。
书中自有黄金屋
在申城的文庙旧书市场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摊主进了几十本早期苏富比和佳士得拍卖行的图录,以每本50元的价格卖给了书贩。结果那个书贩将这批书籍放到了北京的拍卖会上,以近5万元的价格成交。一本好的拍卖图录不仅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拍品,还附加了许多重要资讯,比如款识、钤印、题跋、说明、著录与展览等。如此详尽的资讯,实在称得上是艺术品的“投资指南”了。必要时还介绍一些小故事,让你对作品的来龙去脉有一个了解。
其实,拍卖市场上的大鳄在购买艺术品的时候,无论是书画,还是古玩,都需要考证有序。像2009年北京保利秋拍中,刘益谦花1.69亿元买下了吴彬的《十八应真图卷》,其就被《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卷三《秘殿珠林续编》著录过。在2009年,刘益谦还花8578万港元买下了乾隆御制“水波云龙”宝座,打破中国家具世界拍卖纪录,此宝座曾经在1935年日本山中商会展出过,并著录其展览目录中。
如何收集有窍门
如何选择收藏资料有不少窍门。首先,要选择早期的书籍,最好是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相关书籍。时间越早,商业味道越淡,价值越高,而书籍中所著录的古玩,其相关参考性也就越强。其次,著录书籍一定是要由权威专家撰写,而不能是普及书籍。像商务印书馆曾经出过一批普及型的古玩书籍,虽然比较早,但是由于采用了比较通俗化的写作手法,参考价值不大。由于古玩著录书籍不仅可以用来阅读,更有着保值增值的作用,在购买时应该尽量保证是全套,而不是单本,并且品相要好。斐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