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藏金,盛世收藏”,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也在不断追求另一种美的享受,大至字画、青铜器、瓷器和玉器,小至名目繁多的杂项把玩,展现了对文化的一种认可。
收藏须量力,玩物勿丧志。三十余年中,我只收藏长短不超过50毫米的微型小刀,并且作为自己收藏的铁律。市场中大大小小的把玩刀何其多,工薪一族追求的是情趣,何必大而全。这尽管有点属杂项中偏门的爱好,却也附会了“精、奇、少、怪”的收藏理论。
起初收藏时,纯粹是朦朦胧胧,甚至差点闹出笑话。一次,在古玩市场偶遇一把精致的小刀,好生喜欢。店主说价3元,我以为他在开玩笑,哪有这么便宜的价呀。后来店主看出我对行话的生分,解释道1元代表100元。原来如此,真有趣!
收藏不仅仅是单纯收集所爱之物,而是要充分感受到寻觅过程中的几多乐趣,藉此增进对文化和知识的了解,同时,培养出一种鹰的眼力和蜂的能耐。收藏不仅仅是收,也要学会藏,任何东西在历史的沉淀中,常会破损致使品相出现瑕疵。这就要求玩物人提高动手能力,真正达到那种修旧如旧的水准。一次在东台路古玩市场,好不容易在许多破旧的杂物中找到了一把旧的铜质弹簧小刀,虽小巧好玩,但其貌不扬,品相实在不敢恭维。感于摊主热情,我还是把小刀买了下来,虽东西在手,总觉不爽。后来,我动手修理,在整个过程之中,一会儿找车工加工零件把刀身缺陷补好,一会儿运用化学原理调合所加工零件的新铜色与原小刀旧铜色之间的色差。当朋友来玩,欣赏此铜质弹簧小刀时,我问其是否发现小刀有修理的痕迹。朋友道“看不到有何差别”,这时我心中好生得意。
我的把玩物虽没有大气磅礴之势,却不失雅致有别之态,从中我更感悟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之意,兴趣盎然!
田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