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方不守约
汪海林告诉记者,鉴于编剧经常“被缺席”,他们跟出品方在合约里就明确约定“任何甲方出版和授权出版的海报、DⅴD封套等宣传品上,必须出现编剧的署名”,但是在《楚汉传奇》杀青以来推出的各种版本海报中,均没有出现“编剧”。汪海林认为出品方已经违约,遂进行交涉,但得到的结果却是层层推诿,“既没有人道歉,也没有人承担责任,还有工作人员竟然说,不署编剧名是‘国际惯例’!”之后,汪海林自己跟出品方的高层包括导演高希希直接沟通,得到了答复“保证不会再发生”。令人遗憾的是,处于密集宣传期中的《楚汉传奇》仍有大量海报只刊登了导演和演员的名字,“我们很无奈,这样公然违约的事情,说明我们这个影视圈还是存在太多的不良习惯和恶劣的行业风气。”
编剧常被遗漏
记者询问电视台相关工作人员为何“遗漏”了编剧,得到的答复是各种活动均由出品方协调到场嘉宾,而在他们提供的名单里,从来没有出现过编剧。记者追问为何电视台没有主动提出邀请编剧?追求宣传效果的电视台颇有几分无奈:“大家都在拼陈道明的档期,他能来才有版面。”记者致电《楚汉传奇》导演高希希,他笑说:“如果有合约在先,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权嘛。”对于发布会没有邀请编剧出席,高希希则委婉地表示,“有时候我们没有邀请一些人也是怕尴尬,如果现场主办方没有关照到会冷场。”
汪海林对《楚汉传奇》公开“喊话”,得到了编剧同行的一边倒支持。中国电视剧编剧委员会的官方微博支持汪海林说:“宣传一部戏不提编剧,这种做法已不是个例。今年全国影视创作研讨会已明确提出,编剧是第一生产力,希望不要再出现编剧被‘遗漏’的错误做法。综合艺术,不要标签某某个人作品,道理很简单,它是综合艺术,不是某某个人作品。”
维权前路漫漫
前几年,好莱坞编剧大罢工,最终以编剧维权胜利结束。在国内,有些编剧也效仿维权,最后却不了了之。
这两年来,电视剧编剧的处境确实有所改善,业界地位有所提升,著名编剧王丽萍说:“说实话,电视剧编剧的处境已经比以前好很多了,有点话语权了,宣传时都带着你,字幕一般是给你单独的一幅。”语气婉转,却是很卑微的姿态。这样就难怪像汪海林这样在业界拥有一定知名度和行业地位的编剧依旧被“遗漏”在整个宣传活动之外,更何况一些青年编剧还基本等同于一个码字工,除了可能被投资方拖欠的微薄稿酬,完全被排斥在产业收益分配之外。作为新上任的北京市影协编剧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汪海林说:“中国编剧维权在路上。不要指望一天就改变,重在坚持,不放弃。这种斗争类似鲁迅说的,是缠斗。”
本报记者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