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城林”南京佳境
九十多年前,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称赞南京:“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锺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故人们习惯用“山水城林”概括南京的自然山川和人文之美。
在南京,游人们纵身于夫子庙的热闹,流连于秦淮河的风光,沉浸于中山陵的肃穆。这座显山、露水、见城、围林的城市,总让游人们百玩不厌。据介绍,2011年南京国内游客人数7000万人次,总收入1100亿元,入境游150万人次,2012年国内游客超8000万人次,收入接近1300亿元。仅去年国庆长假期间,中山陵一天的最高游客量就达到了23.5万人,让人迷惑南京之魅。
“如果把长三角比作一个大家庭,在四个重点中心城市中,上海是展示改革开放的客厅,杭州是美丽的后花园,宁波是吊人胃口的厨房,那么,南京则是文化底蕴深厚的书房。”南京市副市长陈刚告诉记者,作为一座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山水城林自然禀赋的城市,南京的建城史就是一部绿色发展史。特别是近年来,南京启动了秦淮河、钟山风景区、幕燕滨江风貌区、玄武湖、聚宝山、明城墙风光带等一系列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免费开放了中山陵、夫子庙、南京明故宫遗址公园、南京云锦博物馆等一大批人文、历史景点,将城市的禀赋还给市民。
长三角能量放大器
南京地处中国沿海开放地带与长江流域开发地带的交会部,是长三角经济核心区的重要区域中心城市。作为连接中西部地区和长三角发达地区枢纽的南京,正成为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发展能量的二级放大器。
“南京与上海距离300公里,往西20多公里就是安徽马鞍山。以安徽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就是整个长三角的经济腹地。南京通过接受上海辐射,继而向中西部地区、长江流域继续辐射,以长三角的优势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在陈刚看来,如果把长三角比作一辆动车,上海就是火车头,南京就是当中的一个车厢,只有每个车厢都有动力,才能叫动车。
本报记者 梅璎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