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值”概念风行
在国际贸易中,“附加值”是指一件产品由于劳动力补偿、关税或利润等原因而产生高于原有价值的新价值。举例来说,韩国向中国出口100美元自己生产的商品,中国在对该商品加工后,以110美元的价格再出口美国。按照传统的国际贸易统计方法,中国对美国产生了110美元顺差,而美国和韩国之间并无贸易关系。而按照附加值贸易统计法,韩国对美国产生了100美元顺差,而中国对美国只产生10美元顺差。
为了更准确反映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现状,经合组织与世贸组织经过多年合作,16日推出了全球贸易测算新方法——附加值贸易测算法。经合组织秘书长古里亚说,这一测算法将改变人们传统的贸易观。
苹果手机是使“附加值贸易”这一概念得以流行的一个例子。亚洲开发银行此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在苹果手机贸易上对美国出口值约为20亿美元,如果以附加值测算,中国在这一贸易上对美出口额实际仅为7300万美元;而中国当年也从美国进口1.215亿美元苹果手机零部件,如果以附加值测算,中国在这项贸易上对美实际存在4800万美元的贸易逆差,而不是顺差。
经合组织秘书长古里亚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按照附加值测算,2009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大约“缩水”25%,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附加值的进口占较大比重。
“世界制造”与“贸易自由”
经合组织贸易政策高级分析师塞巴斯蒂安·米鲁多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附加值贸易测算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国际产业链,有助于理解一个国家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以电子行业为例,中国制造电子产品中只有60%是在中国国内产生的价值,而这60%大部分是劳动力价值。这就是说中国仍处于国际产业链的工业加工环节。
在新闻发布会上,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和汇率问题成为记者关注的话题。对此,古里亚强调说:“今天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世界制造’,汇率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和关联性要小得多。”
有益而必须的尝试
古里亚呼吁各国支持附加值贸易测算法,认为新的统计方法将帮助各国政府制定更符合国家利益的贸易政策。两大组织也还将采取后续行动。经合组织预计在今年5月发布一份有关全球价值链与贸易政策的报告,而世贸组织将于7月在瑞士日内瓦讨论贸易政策支持的问题。
国际投入产出协会副主席、国民经济核算专家郭杰民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用附加值来测算国际贸易是一个新的统计方法,它有助于各国重新评估贸易失衡问题,是一项有益的尝试。”但他同时也指出,关于附加值贸易统计法的研究刚起步,仅涵盖了40个国家的18大产业。这一方法离最终得到国际公认和普遍采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米鲁多也指出,即使附加值贸易测算法得到广泛应用,它也只是一个工具,将对各国贸易政策的制定以及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与谈判发挥参考作用,但并不能直接改变贸易政策或贸易规则。
新华社记者 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