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目击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6月0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3D打印师
“克隆”惟妙惟肖的你
杨建正 曹刚
11号橄榄球队员小丁开心地拿到了自己与队友栩栩如生的模型
打印3D人形作品前先要用扫描仪为对象进行360度全方位扫描
琳琅满目的3D打印作品汇成了一个童话乐园
时光3D照相馆并不仅仅局限于打印,还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制作创意有趣的“穿越”3D作品
时光3D照相馆的店长邵启喆是个留美“海归”,他对操作这台从美国进口的3D打印机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杨建正 摄 本报记者 曹刚 文

  5月5日,上海首家3D照相馆在人民广场商圈开门迎客。这家店由4个80后“海归”创立,利用3D打印技术,为顾客复制以假乱真的迷你版雕塑。如今,小店开张即将满月,尝鲜者众多。

  第一口螃蟹吃得不容易

  创始人邵启喆勇于第一个吃螃蟹,但这第一口,吃得不容易。

  选址时,多家大商场不知新店为何物,能否吸引人气,将他拒之门外,最后总算在一家“非著名”商场里,找到35平方米的圆梦空间。

  工商注册又生波折,因为没先例,找不到匹配的行业项目,只能代以“图文制作、信息技术服务”。填写营业范围时,邵启喆觉得“制造”更贴切,但区里不允许有制造业,便改为“设计、销售”。

  好在,有3个战友同甘共苦,学科背景涵盖财务、法务和营销。虽然刚接触3D打印,但他们选择信任老朋友,义无反顾地跳入同一战壕。

  打印作品时像考古学家

  邵启喆2009年从上海交大通信专业毕业,赴美读研,师从南加州大学霍什内维斯教授。正是这位全球打印房子第一人,点燃了他对3D打印的兴趣。

  与普通拍照相比,3D版复杂得多。首先需全方位扫描,由电脑精细处理庞杂数据,再进入数小时打印流程。3D打印机分家用级和工业级,邵启喆引进的是后者,逼真度和细腻度远胜前者打印出的塑料成品。

  取出作品时,邵启喆屏气凝神,戴着手套,拿刷子小心处理混合粉末,那架势和神情,像极了考古学家。

  再经历吹粉、固化、清洗、补色等环节,作品才大功告成。

  请顾客发挥创意找自己

  “扫描只需两三分钟,但我们不急着开始,会请顾客畅谈想法,发挥创意。”邵启喆将照相馆的理念定为“找自己”,“希望科技紧贴内心,为每个人定制独特作品。”

  有个女孩带着最爱的机器猫玩偶,合影作品妙趣横生——浪漫小屋里,机器猫拿麦克风,咧嘴高歌,缩小版女孩站在一旁,捂起耳朵,开怀大笑。

  三口之家拍全家福,两岁孩子高25厘米,父母却只有10厘米,惊讶地仰视家中小太阳,盼其茁壮成长。

  小伙站在女友手掌心里,女孩一脸得意。还有肌肉发达的业余橄榄球队员、痴迷于清宫戏的古装女郎……

  先了解需求再转攻研发

  打印人像惟妙惟肖,身高10至25厘米,售价1000元到3000元。设备、房租、装修等费用,四人已投入上百万元,“收回成本起码要两年。”

  邵启喆2011年回国创业,在张江拥有一家小型科技公司,其他合伙人也都有稳定工作。他们既看好3D打印的未来,又保持轻松心态,没把事业完全寄托在这家小店。

  受面积、设备、人力所限,每天接待量只有个位数,预约已排到8月。邵启喆坦言,不想做太大。“3D打印技术的核心生命力是研发。照相馆注重应用服务,我希望借助这扇窗,充分了解消费者需求,再转攻研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人物/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3D打印师 “克隆”惟妙惟肖的你
新民晚报目击A093D打印师
“克隆”惟妙惟肖的你
2013-06-02 2 2013年06月0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