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0: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2月1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冬游新叶古村
陈彧
  陈彧

  千岛湖不止去过多少回,到那必去建德市大慈岩,但在隆冬之际游玩还是头一遭。在历次游览中,新叶古村总是让我情有独钟。它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距今有800余年历史,整个村庄占地约28万平方米,全村人口在800左右,因95%的人姓叶,故称新叶村。

  据说,南宋嘉定年间,叶氏祖先叶坤从寿昌湖岑畈入赘到这里的舅舅家,舅家姓夏。后因夏氏人丁不旺,而叶氏却繁衍至今,已传30多代,“十世同堂”的景象,在全国村落中极为少见。因叶氏人口较多,村子名称不断更改,从最初称白夏叶村,直至今日的新叶村,可谓800余年血脉传承,这里的人们都有一种回古情愫:大伙都不愿拆掉祖上留下的房屋,因此,整个村落的格局和建筑仍保留着明清年间的特征,难怪著名古建筑专家谢辰生先生说,这里是中国古村落的活标本。至今墙上还留着他题写的“新叶古村”四字,蕴含着古村发新叶的旺盛生命力。 

  踏进村子,便觉得此村的选址特讲究风水,她左靠祖山玉华山,右朝山道峰山,村落位于两山间峡谷之东南口,从玉华山来的一条小溪和道峰山来的溪水在这汇成一个口,左边象山,右边狮山,把村子的水口锁得像个葫芦颈一般,所谓“山起西北,水聚东南”“聚止内敛”的吉祥境地,致使村落积天地之灵气,财运不外流,兴旺绵延至今。村落房屋的建筑以阴阳九宫卦象之数为布局,村庄内的百余小巷,交错纵横、错落有致地把每一户房屋连成一个有序的建筑群,构成一组迷人的立体图像,村中还留有16座古祠堂、古大厅、古塔、古阁、古寺庙,是实为难得的“古建筑博物馆”,称之为“古村落的活标本”,一点不为过。 

  隆冬时节,寒风袭人,游人稀少,实为游玩之佳。 

  新叶古村的标志性建筑便是“抟云塔”,此塔又称“文峰塔”,建于明隆庆元年,费时8年,工程浩大,塔为砖土结构,每砖重约24斤重,七层六面,高约38米,围长约14米,直径达4.5米,塔底有3个门,从2层开始,每层有3个窗洞,都错开排列,塔层高度递减,以求塔体坚固。塔外用牙叠涩式作腰檐,檐角微挑,塔刹由5个圆形石盘层叠,第3个最大,形如枣核,上面渐收小。塔身无任何雕饰,造型秀丽端庄,在起伏的山峦映衬下,异常挺拔,像个伟人守护着村落。

  塔前是座土地祠。紧连着的便是“文昌阁”,阁门有一对联:“抟云甲族擅书香,文昌草堂关野意。”意寓“草野之人也要读书第甲”。进入阁内,是一古时私塾,这里曾办过一书院,名唤“重乐精舍”,理学家金履祥的弟子许谦、柳贯等文人会聚于此,研读儒学,吟诗赋词,声名远播,成为一段佳话。今日来临,古风时俗历历在目,“勤耕精读”,蔚然成风。

  走马观花,阅览这三处景致,内心腾升起一种莫名的仰望,同时也为一个村中,塔、祠、阁的建筑相连一组连连叫绝,更为贤达先人之举敬佩于胸。看来,今冬新叶古村游,不枉此行。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2014索契冬奥会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专版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新民环球
   第B06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7版:新民环球/教育
   第B08版:人物/新民环球
收废的老王
“马马虎虎”的境界
伦敦郊外一夜
劝罚并举效果好
赏心文人壶
今宵灯谜
冬游新叶古村
新民晚报夜光杯A30冬游新叶古村 2014-02-13 2 2014年02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