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一直在线”说:“等候公共汽车时,一个女孩直接挽住了我的臂膀,后来发现错了,她男友去看站牌了。姑娘,你是不是冻傻了?”
最低气温跌破极值,也给市民带来诸多不便。加气站接口冻住了,只能暂停加气,部分小区停气,居民无法吃上热饭。还有黑车乘机杀价,有趁火打劫之意……
从天气预报得知,南方的第一场雪也翩然而至,虽下得缓,化得快。但喀喇昆仑山的雪是终年不化的,它就在遥远处与我无言相对,闪烁着一种晶莹,也传递着一种幽思与圣洁。
2011年1月11日 周二 乌鲁木齐
今天交通部援疆工作推进会报到。正好下午有一个空档,就与何总驱车天池,虽说不是好季节,只要不封山,领略一下冬日的天池,也是值得的。去了之后,才真觉得不虚此行。
一路上,漫天遍野的雪覆盖着大地。一片丘陵在两侧绵延。白杨树、老榆树等都在雪中伫立。出了乌鲁木齐市区到阜康市郊,雾蒙蒙的天气就变得清澈起来。到了天池,天空一片湛蓝,太阳高挂,晴空耀眼。空气也清爽极了。最有趣的是,本担心山上太冷,却见巨大的LED显示屏打出的信息,只有零下6摄氏度,此时乌鲁木齐市内已经零下二十多摄氏度了。户外一点不冷,阳光下还有一丝暖意。原来天池冬暖夏凉,位于高处,两边高山遮挡了风寒,阳光普照,就显温暖。乌鲁木齐居于地窝子里,冷空气逼压,久久不散,阳光也显乏力。
老榆树景观相当漂亮,令我想象起健美舞台上的男女健儿们,竞相展示自己的优美的线条和肌腱,造型各异,姿态诱人。
又小心翼翼地踩在了天池的湖面上。雪层之下是厚厚的冰,约60厘米。走了几步,豪情大于胆量,念出一句颇诗意的话来:行走在天池湖面上。其实,走得有点战战栗栗。虽湖面积冰甚厚,一处人工斧凿出的冰样,就有三十厘米厚,晶莹剔透,但被告知,天池最深处达100多米,真有窟窿掉了下去,怎么也上不来了。天池白雪,松树山岩,天池冬景别有一番风情。
认识了一位哈萨克族的小伙子,名叫雪鸡别克。说在天池边的毡房,备置了山上的野味,有烤羊娃子、天山野蘑菇、煮马肉、土豆丝炒椒蒿(一种天山野菜,凉性,有药味)、炒野木耳等等。何总带了一瓶伊力封缸年份酒,三十年的,上标1977年封缸的。喝了两盅,主要是消毒杀菌。这一餐有味道。还有雪鱼汤,内有雪莲一朵,当地的一种雪鱼,好似烤子鱼,细长又小,不盈三寸。喝了略有苦味。白皮面浇上马肉汤,倒颇鲜美。
邀雪鸡别克一坐,了解不少哈萨克风情,他大赞国家政策好,汉族兄弟好,他们生活得很舒适。在山上也不愿下。他老父亲八十多了,三岁半来到山上放羊牧马,天天喝奶茶,吃马肉,山上也暖和,不肯下山去。他还应邀清唱了一首哈萨克歌曲,内容大意是:“远方来的客人,用奶茶招待,吃得舒服开心,吃得快乐适意……”唱得一点也不造作和忸怩。
2011年2月21日 周一 上海 喀什
春节假期很快结束了。
今天集体返喀。南航上午9点25分的飞机。
飞抵乌鲁木齐机场。俯瞰舷窗外,雪白一片,漫天遍野。也许是阵雪,也许是灰蒙蒙的乌云,地上看上去不那么洁白,有些灰暗。到了喀什则是另一番景象。大片的土色,只有村落显得绿幽幽的。是叶尔羌河吧,细长条,蜿蜒曲折,像一条宽窄不一、自然飘逸的公路线,闪着些微银光。飞机接近地面了,才看清是河面结了冰。除此之外,地面呈现的是一片土黄,依稀看见了稀疏的行道树,无枝无叶,单薄地站立着。飞机下降了,沙漠般的土地扑面而来。
喀什有9℃,暖和。滑雪衫真是多余了。阳光很好,空气也新鲜。今天真是难得的好天气。
我带来的一罐红烧肉,让大家直叫好。可惜,三四十个人无法人人都品尝到了。农委的一位处长说,他今天吃了四碗米饭,舀了肉汤的。
晚餐,煮热的黄酒,大伙儿兴致高涨。
我致的词是:我们很高兴,我们又从万里之遥来返回到了喀什。我还要欢迎第一次来喀什的上海兄弟(指的是市委宣传部来挂职的两位同志)。2011年属于你们,为大家团团圆圆,愉愉快快,干杯!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