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令突至东亚用兵
1945年5月31日,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结束,遍布欧洲的苏联红军陆续奉命返回祖国。负责指挥近卫第6集团军的切斯季亚科夫突然收到莫斯科的命令,要求他和师级以上军官立即飞往莫斯科。
6月24日,切斯季亚科夫在克里姆林宫见到了斯大林,这位领袖用和缓的语气问:“我记得您好像有过在远东工作的经历吧?”“是的,我在滨海边疆区的内务部队工作过,对乌苏里斯克至哈桑一线的国境线比较熟悉,而且参加过哈桑湖作战。”斯大林接着说:“很好,那我现在就任命你出任远东第25集团军司令,参加对日作战。”
29日,切斯季亚科夫一行乘机抵达哈巴罗夫斯克,第25集团军司令部就设在那里。该部的作战任务是切断日本关东军与侵朝日军的联系,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解放朝鲜半岛大部分区域。据统计,切斯季亚科夫麾下的第25集团军总兵力接近9万人,配备坦克260辆,火炮810门,飞机230架。
在制定作战计划时,切斯季亚科夫听取了滨海军区军事委员会主席特伦提·什特科夫(后来成为首任驻朝大使)的意见,采取钳形攻势,对盘踞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的日军实施分割包围,即西线由第25集团军所属第39步兵军、第259和第72坦克旅从中苏东段国境线起点诺沃戈尔杰耶夫卡出发,抢攻日本关东军的“一号国境要塞”东宁虎头镇,继而拿下汪清,完成切断关东军逃往朝鲜的通道,东线的则由苏联内务部队边防军、第108和第113机枪-炮兵师、第393步兵师负责,沿“珲春-图们”向朝鲜北部推进。切斯季亚科夫估计东线部队能在短时间内拿下雄基、罗津、清津等重要港口,阻止日军乘船逃回本土。
那么,切斯季亚科夫所部的对手又是什么情况呢?据侦察,第25集团军西线所面对的日本关东军和伪满军只有4万老弱残兵。东线则是侵占朝鲜多年的日本第3军,总兵力约6万人。由于这支部队长期驻扎朝鲜,许多士兵来自当地日本侨民或接受奴化教育的朝鲜人,战力相对完整。考虑到上述因素,切斯季亚科夫决定以熟悉地形的内务部队充当东线作战的前锋,西线则以第259坦克旅为攻击矛头,以便击破关东军以坚固工事组成的防线。
切斯季亚科夫向前线指挥员强调,要保持东西两线的相互策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粉碎日军抵抗。为达成奇袭效果,他甚至要求参战部队省略常规的炮火准备。
奇袭奏效轻取前沿
8月8日22时30分许,苏联第25集团军突击部队在攻击阵位集结完毕。半小时后,苏军工兵冒着大雨将边境线上的铁丝网拆除,并清除以前埋设的雷区。随着莫斯科正式下达“攻击开始”的命令,苏军的滚滚车流冲向日军阵地。此时,切斯季亚科夫的奇袭策略奏效了。当苏军冲入日军前线哨所时,许多日军还没从睡梦中清醒,有些人甚至以为“增援来了”。全线进攻不到一小时,第25集团军就占领日军前沿所有哨所,随后继续推进扩大战果。
在西线,9日7时30分,作为先头部队的第259坦克旅配合第39步兵军,完全打开通往东宁要塞的通道。16时,苏军高层又下令将第17步兵军的两个师加强给第25集团军,从而加快进攻速度。至9日晚,第39步兵军已将战线向前推进20千米,同时,苏军第72坦克旅在东宁附近的村庄里与日军发生交战,其余苏军部队则向东宁以南的纵深地区继续推进。
10日,日军慌忙调整部署,在各地设伏抵抗,但为时已晚。10日下午,苏军第259坦克旅和第39步兵军占领东宁,已经丧失纵深防御的日军独立第132混成旅团和第128师团士气低落,一路溃败。
在东线,苏军内务部队的突击也非常迅速,日本第3军的前沿抵抗没有预想中那么坚强,往往稍作抵抗就开始逃跑,苏军迅速拿下朝鲜咸镜北道的交通枢纽庆兴郡,接着快速南下。按照切斯季亚科夫的回忆,由于日本人在朝鲜半岛沿海的活动非常少,苏军可以放心地动用陆战队,于是他责成苏联太平洋舰队司令员尤马舍夫上将积极组织向朝鲜港口运送陆战队,加快第25集团军的进攻步伐。
12日清晨,苏联第393步兵师的先头部队抵达咸镜北道的雄基。此时苏联太平洋舰队航空兵派出的TB-3轰炸机早已将日军阵地变成火海,而分乘2艘护卫舰、1艘扫雷艇、2艘边防巡逻艇和4艘G-5鱼雷艇的苏联第75海军陆战营也在雄基港成功登陆。最终,第393步兵师与海军陆战队占领雄基并会师。留下一个营打扫战场,苏军继续向罗津方向挺进,于14日占领罗津。
血战清津肃清顽敌
然而,之后的清津战斗之惨烈超出了许多人的预计。一位参战的苏联军官回忆:“在我们对雄基、罗津、清津等朝鲜港口实施的登陆作战中,清津登陆战打得最艰难。”
13日13时,7艘鱼雷艇在潘捷列耶夫少校率领下,从苏联波谢特港出发,向清津港运送第62机枪营。在经过科洛科里采夫角时,舰队遭日军炮击,第535号鱼雷艇被击穿艇身,所幸没有造成大碍,陆战队员被安全送到目的地。但在实施登陆的过程中,日军一个步兵联队死守清津大桥,与苏军激战14小时,致使登陆的苏军陆战队伤亡过半。之后又经历几次血战,最后仅剩30名陆战队员在海军舰炮支援下勉强守住登陆场。
让苏军头疼的是,由于此前美军的B-29轰炸机按照“饥饿作战”的要求,在日本本土及其控制下的朝鲜半岛周边水域投放了大量水雷,结果让进攻朝鲜北部的苏军舰队遇到很大麻烦,苏军T-279号扫雷舰就在罗津港外撞上水雷,不久又有3艘苏军舰船触雷,罗津港被迫关闭,苏军南进的速度有所减慢。
15日15时许,随着第25集团军的先头部队抵达清津,战局很快出现转机。苏军先派俘虏劝降,但顽固的日军拒不缴枪,于是苏军先以“喀秋莎”火箭炮猛轰,然后以军官带队发起冲锋,日军防线迅速崩溃。清津城内的日军很快被彻底肃清。
日本投降缴获罪证
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投降之际,苏联第25集团军基本转入朝鲜境内作战。日本关东军和朝鲜半岛的日本第3军完全被孤立,日军残部或选择投降,或选择发起自杀性冲锋后被密集的炮火消灭。
全歼日军主力后,苏军第25集团军全面掌控了北纬38度线以北的朝鲜土地。第25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已经超过北纬38度线,切斯季亚科夫还制定了继续进攻的计划。但到了20日,莫斯科严令所有进入北纬38度线以南的部队北撤,因为美苏已经划定了朝鲜半岛的受降区。
尽管没能完全解放朝鲜半岛,但苏军的胜利仍然辉煌,超过5万日军被毙伤俘虏,缴获军火物资超过10万吨。不仅如此,苏军还在朝鲜发现了日军毒害朝鲜民众的大量罪证。在平壤市政厅地下室里,苏军士兵发现了重达数吨的毒品。实际上,日军占领朝鲜后,日本殖民当局一直在鼓励当地民众吸食毒品,并从中获取丰厚利润。 萧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