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学校参赛?
中法两国分别有25所中学参加本次竞赛,竞赛试卷由中法双方教师共同拟定。本市参赛的为光明中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进才中学、甘泉外国语学校和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的高一和高二学生,这5所学校均开设有法语专业或与法国有着长期友好交流关系。
考题感觉如何?
5时30分,考试结束,光明中学高一(8)班教室热闹起来。记者看到,考卷上图形题比例很高。“题目很活,知识点不是很难,但是有些题型从来没见过。”男生苏森告诉记者,有一题要求学生根据已知函数画坐标系,这和同学们通常遇到的根据坐标画函数图形恰好相反。
“考卷强调对图标和数据的分析,题目大家都能看懂,但是只有创新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才会做得比较好。”光明中学校长穆晓炯从一名数学教师的视角分析说。穆晓炯强调,这提醒师生们:数学是一场思维体操,不应该变成比谁公式记得多、题型背得熟;不在于反复做,而在于真正的理解。
领略法国数学
法国的数学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国际数学最高奖项菲尔兹奖的52名获奖者中,法国数学家占了11人。穆晓炯补充说,“大家熟悉的坐标系,就是法国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从蜘蛛网中得到灵感而发明的。”
光明中学和法国鲁昂工程师大学合作开设有法语班,寒暑假,学校会组织学生赴法交流。在强调课堂创新的今天,法国之行却让法语班班主任、物理老师王一奇看到了传统教学方式在自然学科教学中仍然不可替代的优势。法国老师通过讲述例题等传统方式,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的思维习惯,王一奇认为,这对自然科学研究非常重要。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