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5月0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赵普之谋
米 舒
  米 舒

  赵普,幽州蓟(今北京)人,自幼学习吏事,后为节度使刘词的幕僚。

  赵普性沉默,喜怒不动于声色,但参与议事,常常一语惊人。他后被举荐至朝廷,与武将赵匡胤友善,同为后周世宗柴荣之亲信。赵匡胤性豪放,武艺超群,一次捕盗贼百余人,欲斩。赵普审而辨之,将无罪者一一释放,赵匡胤赞其有谋。

  柴荣病卒,其子柴宗训仅7岁,即位不久,陈桥兵变,众将推举殿前都点检(军事最高武官)赵匡胤黄袍加身。赵匡胤自述是被迫的,但兵变必有策划者,旁人皆曰赵普,因赵普心思缜密,点子多。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封赵普为右谏议大夫。

  宋太祖赵匡胤因兵变而得天下,即位后很不放心掌兵权者。赵普为此献计:“杯酒释兵权”。一日,赵匡胤设宴招待众将,席间自叹“吾终夕未尝敢安枕而卧也”,众将忙问何故,赵匡胤曰:担心有人夺位。众将赶紧下跪效忠。赵匡胤依赵普计,曰:“人生如白驹过隙……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便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久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翌日,众将皆辞兵权。赵普又献计“三权分离”:枢密院由文官所掌,有发兵之权;殿前司等三衙统兵,但无发兵之权;大权归皇帝。由此开创北宋文官掌兵权之职,武将皆屈居文官之下,此策不易兵变,但北宋武将从此无权,军队实力日渐衰弱,最后导致宋徽宗被金人所俘获。

  两年后,赵匡胤罢免宰相范质,赵普为相。赵普任相十年,一直担心宋太祖微服出访,故而回家也不敢换便服,但他曾多次推荐自己赏识的人当官,赵匡胤不同意,他依旧再三举荐,直至让某人上位才肯罢休。

  赵匡胤渐渐发现赵普毛病不少。一次南唐李煜送赵普五万白银,被举报了;后吴越国王暗中行贿赵普的瓜子金,也被发现了。这让赵匡胤对赵普固执地为人求官产生了怀疑:莫非赵普受贿卖官?

  赵匡胤一查,赵普果然问题不少,有人说赵普违法经商(北宋严禁官吏经商);有人举报赵普之子与李崇矩之女违法成亲(北宋规定宰辅之子女不得通婚);有人说赵普用一块空地换了对方的菜园子;有人讲赵普经营旅店谋利;还有人击鼓鸣冤,说赵普受贿包庇恶人。失宠的赵普终于被免去宰相,去河阳三城任节度使。

  三年后,赵匡胤突然去世,留下“烛影斧声”之成语。据说害死赵匡胤的是其弟赵光义,赵光义也好谋略,极有心计又心狠手辣,南唐后主李煜降宋后,宋太祖惜其才,将其软禁。赵光义却容不得李煜,将其毒死。赵光义登基后,急忙改了年号,又逼死了赵匡胤的两个儿子。据史记载,赵光义称帝还与赵普有关。

  皇帝驾崩传其子,赵匡胤卒后为何传其弟呢?因赵匡胤其母杜太后临终前曾召赵匡胤嘱咐,并让赵普记录遗命:他日帝位先传光义,光义再传光义之弟光美,光美再将皇位传赵匡胤之子。杜太后、赵匡胤已死,只有赵普是赵光义即位的见证人。

  赵光义称帝后,曾问赵普:“赵爱卿,朕的皇位日后传儿子好?还是传给弟弟好?”赵普曰:“当初太祖错了,陛下还要一错再错吗?”这为赵光义传子奠定了基础。赵普又一次官居相位。

  后来,赵普因犯错被罢免,但赵光义亲自为赵普出京饯行赠诗,可见君臣感情不错。至公元988年,65岁的赵普再次召回任相。赵普卒于公元992年,虚岁71岁。

  赵普,三度任相,一生享尽荣华富贵。他有“半部论语治天下”名句,其实赵普一生读书不多,只读了半部论语而已。其处世之谋略,却实非寻常读书人所能企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新民资讯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化新闻
   第A13版:文化新闻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连载
开展“普急”教育吧
赵普之谋
摆脱传统密码
富有的真谛
孟波办节
冲菜舌尖冲乡愁
隐身红娘
今宵灯谜
新民晚报夜光杯A15赵普之谋 2014-05-02 2 2014年05月0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