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家族春聚,我都要带上两三个菜秀厨艺,其中,总少不了咱川渝的特色小菜冲菜。
第一次品尝我的冲菜时,晚辈们无不双眼流泪、喷嚏连天,嘴巴大张着哈气,有的甚至捏着鼻子,夸张地大喊:“冲死人不偿命呵!”当有人问“怎么做”时,厨艺在家族中首屈一指的二姐夫看了看这盘青青黄黄、辛香扑鼻的小菜,顺口答道:“放了芥末酱呗!”我当即更正:“什么添加剂都没放,绝对的原始原色、原汁原味!”
之所以带冲菜,是因为这时正值冲菜的食材笋壳青菜(华东、华南称“芥菜”或“盖菜”)收头起薹之时。街边、集市,随处可见刚刚起薹、花欲开未开的青菜尖出售。还没将那菜拿到手上,一股清香的“芥”味就直冲鼻翼,任是谁也经不起这份诱惑。
将鲜嫩的青菜尖拿回家淘洗干净,切成两半或四半,摊开晾晒,直晒到花尖也蔫蔫的、软软的,用手搓揉,叶片既不会断裂,也不会粉碎,就是最佳状态。烹饪时,将晒好的青菜尖切成黄豆大的细粒,然后将姜、蒜、葱切成末放在菜上,加小半勺白糖,再加上合适的盐。炒时,锅里放油烧辣,将备好的菜和作料一起放到锅里大火翻炒,菜刚断生,迅速铲到预先准备好的一个大碗里,边铲边按紧,再用晒蔫的青菜叶或食品袋将菜蒙住,上面紧紧扣上一个小点的碗,然后在合扣的大小碗外面封上两三层保鲜膜。静置阴凉处半天或一天就OK了。余下的稍加点盐,放入有盖的玻璃瓶搁进冰箱,吃多少倒多少,几个月甚至半年后,其芥味仍直“冲”天门。
冲菜好吃,烹饪不难,只要掌握“晒蔫、趁热、快速、密封”的八字经,应季时就能品味尝鲜。不过,我却没想到,这一特色小菜,还能“冲”洗舌尖上的乡愁。
寓居悉尼的那些年,想吃家乡的酸菜和冲菜想到命里去了,于是便在花园种上在华人超市里买的盖菜秧。尽管“淮桔为枳”,这盖菜长不到多大且越长越像青色的白菜,但扳下来的叶片做成酸菜,倒也聊解乡愁。然而,最过瘾的却还是用那刚起薹、略露淡黄色花蕾的盖菜尖做成的冲菜——比起家乡地道的冲菜虽稍逊一筹,但陡然入口,却也能把人冲得“痛哭流涕”!
四处打电话约老乡前来品尝:“乡味如斯,不敢独享!”某老乡像平素吃菜那样夹上一大筷送入口中,刚嚼了两口,便惊异地僵住,随即便是眼流泪、鼻流涕、头冒汗、嘴大张、耳抖动,上演了一出“五官总动员”!见劲道如是,其他老乡品尝时皆小心翼翼,然而即便这样,那些“潜伏”的中国味蕾也被哗啦啦“冲”醒:“就像我老妈做的冲菜!”心绪“冲”动,眼泪竟流了个痛痛快快:“江山易改,乡味难移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