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如何培养“牛娃”“面霸”的讨论帖点击率居高不下。是否一定要有超前的学科基础,才能被心仪的学校相中?在徐汇区世界外国语小学面谈现场,记者从孩子和家长口中听到最多的是,“老师的问题好像和培训班里教的不一样。”
没有一道加减乘除
8时30分,记者跟随第三组孩子进入了教学楼。孩子们12人一组,每一组将在两间教室内参加活动,每间教室活动时间各12分钟。
这间教室的活动分为4个环节。“画一画”要求孩子在两分钟内,根据白纸上的既有图案,在其周围画出另一样东西,并讲述画的东西和原图之间的关系,孩子的想象力、故事完整性等都是考量标准。“说一说”要求孩子将老师有正反关系的两句话补充完整,例如,“我喜欢夏天,因为……”以及“我不喜欢夏天,因为……”。“唱一唱”环节开始,大屏幕滚动播放《拔萝卜》儿歌,老师请小朋友跟着儿歌一起唱,节奏感、语音语调是主要评分依据。“跳一跳”环节中,孩子们则要随着大屏幕上的领操员,跟做简单的韵律操动作。
记者留意到,评分表上另有“行为规范”一项。“有些孩子可能会心急地插嘴,有些可能因为紧张忘记了和老师打招呼,我们会宽容孩子们的表现,毕竟他们只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张悦颖说,学校更关注孩子养成了倾听的习惯、是否能听从老师的指令。
强调孩子生活体验
在第二间教室,孩子们要在平板电脑上完成人机对话。张悦颖介绍,“人机对话”是为了给孩子独立思考的空间,让这样一些孩子有机会脱颖而出。在去年基础上,今年的题目将“更去学科化”“更多元”“更注重生活体验”。
无需认字,所有的指令由耳机发出;也不需要从三角、方块这些抽象的图形中找规律,社会上各种思维训练班常见的题目不见了踪影。“人机对话”的考题综合了音乐、文学、自然常识等各个方面。例如,孩子们会听到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片段,然后从“孩子安睡”“电闪雷鸣”“小桥流水”三幅图画中选择一幅匹配的画面;根据语句中的情绪,选择合适的表情符号……
“我们不知道孩子的未来会朝哪个方向发展,小学阶段应该做的就是给孩子更多的体验和实践,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张悦颖说,学校希望通过“去学科化”的面谈方式告诉家长,不要急着给孩子的脑袋里塞进太多的加减乘除、ABCD,把丰富多彩的生活还给孩子,是学前最应该做的事情。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