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烟台大学7位餐厅保洁员以吃学生剩饭的方式,提醒大学生勤俭节约,反对浪费,为大学生上了生动一课。
在校内的社交媒体上,同学们通过讨论普遍认为,国家富强了,人民富裕了,但勤俭节约的传统不能丢,实现中国梦更离不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的支撑。各高等院校充分利用校刊、电子显示屏、微博、展板等多种途径开展宣传,形成“崇尚节约、摒弃浪费”的校园文化风尚。
在校园里形成节约的风气和习惯,建立制度做好引导是关键。北京大学出台节能减排管理办法,实行水电费单位结算、全额收费制度,用水总量下降25.8%,出台《实验室危险化学废物处理实施细则》,编发 《校园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校园节能减排手册》,减少实验消耗和实验室污染物。除了制度的建立,还有一些“新方法”使得减少浪费“无障碍”。中国人民大学、北京服装学院推出“半份菜”“小份菜”“拼菜”,保证师生吃饱吃好又减少浪费。
部分高校成立了督导小组深入食堂密切关注食堂餐余倾倒情况,分析餐余形成原因,从科学配制菜肴品种等方面着手,逐渐杜绝食堂餐桌浪费现象。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