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康健园/康复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6月0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给房颤中风风险打分
李毅刚
  今年6月6日是第二个“中国房颤日”。房颤患者应把预防中风作为首要大事,可根据自测表评估自己的中风风险并及时开始抗凝治疗。

  数据显示:40岁及以上人群中,有将近1/4的人在一生中会发生心房颤动,房颤的主要症状有心悸、眩晕、晕厥、气促等,但也有一些患者没有任何症状。与无房颤者相比,房颤患者罹患中风的风险高出近5倍,且由房颤导致的中风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后果更加凶险。抗凝治疗是降低房颤患者中风发生率、死亡率的直接措施,也是房颤患者的首要治疗策略。我国是房颤第一大国,约有数百万房颤患者,超过欧美国家患者总和,但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房颤患者使用抗凝药来预防中风的比率却远远低于欧洲国家,发病人数多,抗凝药使用率低,使我国房颤中风预防面临严峻挑战。

  确诊为房颤的患者首先要自问:患中风的风险有多高?该不该吃抗凝药?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对照房颤中风风险分层评估表,计算得分即可。这个评估表的最高分是6分,其中心力衰竭、高血压、年龄≥75岁、糖尿病各占1分,先前曾有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全身性栓塞占2分,得分越高中风的风险也就越大。其实只要有1分,就应开始抗凝治疗,尽早服药,能够远离中风的威胁。

  另外,改变生活方式对于房颤患者预防中风也会有帮助。例如多做运动,戒烟,戒酒,避免饮用有咖啡因的饮料,经常监测自己的血压和胆固醇水平,遵从低盐和低脂的饮食习惯等。

  房颤患者选择抗凝药物时专业性也很强,应按医嘱用药。阿司匹林和抗凝药药理学机制不同。阿司匹林是通过减少血小板聚集来预防血栓形成的,对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栓效果比较好。而房颤导致的血栓主要是凝血因子在起作用,因此阿司匹林的效果有限,推荐华法林、达比加群酯这类作用于凝血因子的口服抗凝药物。

  李毅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内科主任、教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新民资讯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2014上海影视双节·特别报道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2014巴西世界杯倒计时03天
   第A19版:长三角
   第A20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1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7版:专版
   第B08版:读者俱乐部
糖尿病眼病“盯上”年轻人
选对策略 淋巴瘤过半能缓解
知晓自己的血压值防治高血压的第一步
心室重建 “降落伞”成功“着陆”
给房颤中风风险打分
新民晚报康健园/康复B03给房颤中风风险打分 2014-06-09 2 2014年06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