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9: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8月0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倪瓒王蒙合作《松石望山图》
张德宁
  元代四大画家中的倪瓒和王蒙,年龄仅相差几岁,画风却大相径庭:倪瓒的用笔简率,墨色淡雅,构图疏落,有其独特的“三段式”;王蒙则用笔繁密,墨色苍厚,构图深远,另有其特别的“长松高岭式”。但两人自相识后,时相切磋,诗文唱和,书画互题,不失为文人间的美谈。

  《松石望山图》,纵119.9厘米,横56.1厘米,纸本,墨笔,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由倪瓒画,而后王蒙补足。这称得上一次非常特别的“合作”:据图上王蒙题记,他曾经画了一幅这样的画给倪瓒,后倪瓒自画了一幅,并题五言诗一首以“转惠”“文伯友兄”——看来当时向倪瓒索画者不少,他答应给人的画,“屡约屡失期”。其后,文伯又将画转送了他人。王蒙是在友桔广文斋中见到这幅画的,“又为略加点缀,补其笔墨之未足者。复和东海(倪瓒别号)生韵题识画端以正其事”。图上倪瓒题诗:“独坐古松下,萧条遗世心。青山列屏幛,流水奏鸣琴。安得忘机士,与我息烦襟。幽情寄毫楮,跫然闻足音。”下署“辛丑四月”,时倪瓒60岁。王蒙见画后,和其韵作诗:“苍崖积空翠,怡我旷古心。飞泉落深谷,泠泠弦玉琴。尘销群翳豁,松雪洒闲襟。清谣天籁发,如聆旬始音”。未署时日。我们可以从中感悟当时文人画家之间的坦荡,以及得画者的互相“转惠”,并无名、利之间的纠结。

  图绘溪岸古松下,一士人倚坐在巨石上,眺望着对岸山景,山上有一泓清泉拾级而下,水声潺潺,飞瀑四溅。士人身旁是一张古琴,一小童伺立其后。情景淡泊幽雅,正是文人向往的隐逸生活。图中山石的勾皴,松秀淡雅,古松树身高耸挺拔,枝干虬劲,针叶坚挺,类乎倪瓒之笔墨,而图下方山石的浓墨解索皴、擦、点,以及对岸山头点垛的丛树、山脚石廓的浓墨点擦,应是王蒙的手笔。两人不同的笔墨风格,似乎并不影响合作,并没有改变倪瓒画面的空灵、淡泊。王蒙的补笔,增益了草木的生气和画面的层次感。全图无论画的笔墨,以及题字的诗、文、书法,都达到很高的水准。   张德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2014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4版:新民观察·要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动态·观点/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新视界
   第A18版:新视界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漫画世界/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画廊俱乐部
   第B12版:新民拍卖&画廊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目击
“同庚”深情聚对联
倪瓒王蒙合作《松石望山图》
紫砂价埒黄金
红翡绿翠夏日争妍
刊头篆刻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B09倪瓒王蒙合作《松石望山图》 2014-08-09 2 2014年08月0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