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素养这个话题其实真的不新鲜了,但是至今大家都在老话重提,至少说明一件事:国民参观素养还是有待提高。又到了夏天,一位美术馆的朋友最近无奈地调侃道:“夏天到了,我们适当收些门票,也能保证参观环境好一些。”我一听就明白,他说的可不是用门票收入增加更多设施,而是指门票可以挡住很多拿美术馆当纳凉场所的人。而事实的确一点也不夸张,在馆内免费场馆内,人头攒动,而人潮最集中的地方不是什么大师佳作前,而是公共休息区域;而收费场馆内则截然相反,站在里面的人无不是在认真看画。
诚然,我们国内的美术馆在人性化服务上和国际知名美术馆有一定的差距,就像日本美术馆常见的“毛毯服务”在国内几乎看不到。“毛毯服务”体现了什么?这即是对美术品和参观者的双重保护,美术品需要低温环境以保证不受损坏,而这种低温对于身着夏装的人是难以长时间承受的,因此美术馆会为观众提供免费的小毛毯用。如此美好的人性化服务真的能这样应用到国内吗?我相信很多美术馆不是不能,不是不愿,而是不敢。如果免费出借,最后又有多少人会归还?
说到底,参观素养也是需要美术馆与观众相互信任才能产生,我们不能一味责怪美术馆不够人性化,也要扪心自问一句:我们的参观素养提升到一定境界了吗?国内观展往往只要是较为珍贵的作品前都会安排保安严格守护,因为总有人会拼命凑上前,越过了安全护栏。而在国外,保安总是站得远远的,生怕阻挡参观者的视线,而相应地,参观者们都井然有序,保持距离地看画。如果我们有一天也能做到这样,相信“毛毯服务”也不再是什么稀奇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