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刘嗣元老师又接手了一个新班级,班里有个聋哑孤儿叫小树,他5岁被遗弃,从小在福利院长大,对于自己被抛弃的经历耿耿于怀。他孤僻、冷漠、易怒,既自尊又自卑,更不合群。对这个极其特殊的孩子,刘老师几乎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关爱:他想学FLASH,就借自己电脑给他练习;他胃疼了就给他买粥;他近视了就给他配眼镜;他一次次发脾气,就一次次与他谈心……纵然这样,小树对刘老师的态度仍然是忽冷忽热,心情不好的时候,还会说出“你滚”“与你无关”这样的话。
有一次外出写生,在风景如画的浙江西塘,小树尤其兴奋。他一会儿拿榔头对着同学,一会儿把同学从阳台往外推,一会儿拿美工刀搁在自己脖子上吓唬同学……刘老师去找他的时候,他站在窗口哭泣,鼻涕挂到下巴,谁也不理。
刘老师想到自己什么都不缺的儿子,想到小树孤苦的身世,心里一阵发酸。看到他低垂的手微微颤抖,就自然地伸出手去拉他的手,紧紧握住,就像牵自己儿子的手。他下意识地想把手抽回来,但刘老师略用了点力,那手便放弃了抵抗。刘老师就拉着他的手,向门外走,他居然很顺从,那手心是温热的、潮湿的。西塘的夜景很美,刘老师把单反相机挂在他的脖子上,让他拍照,他终于破涕为笑了。刘老师帮他买了莲花灯,让他写上心愿放到河里,又告诉他:“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小树的情绪渐渐平复,对着班主任敞开了心扉,说出了自己的苦闷。
两年多来,小树的脾气时好时坏,刘老师对他的关心和教育却始终如一。她想做的只是让这个特殊的孩子知道此事在社会上传播开来,世界上还有人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