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1月0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起点上的修身教育
朱生坚
  朱生坚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把“修身”列为中小学必修课程之一。这个科目名称出自《礼记》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原本是古代读书人学以致用的初阶。然而,作为中小学科目,“修身”逐渐具有了现代教育的内涵,可以视为后来的“思想品德”课程的前身。

  蔡元培的《中学修身教科书》在1907年、1908年分五册出版。无论从他个人的教育思想发展历程,还是放在整个中国现代教育史来说,它都是一部具有开端意义的著作。而且,直到今天,依然值得学习、借鉴。

  这部教科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亦古亦今,亦中亦西,换句话说,它做到了古今、中西之间的无缝对接,初步呈现了蔡元培后来在北京大学提倡“兼容并包”的气象。它的上篇前四章分别为修己、家族、社会、国家,隐然就是“修、齐、治、平”的节奏,而细读其中的内容,则显然含有现代西方政治、伦理思想成分。譬如,说到礼仪,它赞同“由礼而正心,诚圣人之微旨也”;它又以“勇敢”为名目,实则包含着人格独立的内容,要求做到个人的自存、自信、自决,而说到子女教育,它要求父母“预计其他日对于社会、国家之本务,而施以相应之教育”,如果父母疏忽了子女教育,就会成为“社会、国家之罪人”,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在今天看来,特别有意思的是:它虽然自称为中学教科书,可是,它所阐述的伦理学的实践和理论,实际上贯穿着一个人的整个一生,譬如涉及家庭、财产、职业等等,所以,完全可以把它视为一本现代公民教科书。而这在当时,大概也是合乎实际的:可想而知,那时候很多学生在中小学毕业之后就进入社会,或者不久之后就为人父母,所以,很有必要让他们接受比较完整的现代伦理教育。相比之下,后来的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更把中小学生当作中小学生来看待,也就是当作孩子来看待,更切合他们的年龄、生理、心理等特点,这当然也是切合了新的实际,或许也可以说是进步吧。

  值得深入探究的是:在现代教育的起点上,蔡元培所提出的那种一以贯之的修身教育,与后来的中小学生德育相比,是不是也有自身的优点呢?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它好像显得有些笼统。但是,混沌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气魄和宏大的格局。它把中小学生当作成年人一样看待,或者说,从整个一生的长线来看待中小学生,而不是把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割裂开来,是不是更能对中小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呢?

  再者,与后来的思想品德教科书相比,这本中学修身教科书更多地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优点,就是特别注重由内而外地进行个人的道德修养,绝不是把现代社会要求个人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当作外在的约束和规训。这是特别值得今天的中小学教育乃至公民教育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文娱圈
   第A10版:文娱圈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城区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连载
风信子
现代起点上的修身教育
两袋咖啡豆
借鉴冬眠
今宵灯谜
女人的“第二双眼睛”
氧气的发现
时尚骑行
新民晚报夜光杯A15现代起点上的修身教育 2015-01-03 2 2015年01月0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