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上海音乐厅的缘分,始于1994年。当时,歌唱家张建一回国演出,邀请我担任女高音,我们一起表演二重唱《卡门》里的经典选段。
这几年不断听学生提起“音乐午茶”,这个音乐厅主办的公益项目,成了青年艺术家“练兵”的舞台。去年5月14日,我的一位学生男高音郁永钊受邀,第一次站到了“音乐午茶”的舞台,短短1个小时的时间内,他演唱了十首中外经典歌剧选段和艺术歌曲。在此之前,不论是上课准备还是现场排练,他都非常努力。临到上台前一刻,他却说,非常非常紧张,怎么办?我告诉他,别怕,每次上台都是你展现自我的机会,把自己唱感动了,自然就能打动观众。那天在现场,观众们的掌声给了他莫大的鼓励,他越来越放松,渐入佳境。如今,郁永钊已被休斯顿歌剧院选入“青年艺术家计划”,然而,他还经常和我说起,永远忘不了自己在“音乐午茶”的第一次音乐会,有那么多的观众给了他掌声与鼓励。
看着我的学生们在这里施展才华,每次表演结束后,回去忍不住给我写了许多感想和总结,我由衷地感觉“音乐午茶”办得非常棒,尤其对于青年艺术家来说,这是一块充满力量的奠基石。他们从这里出发,挑战自己,得到认可,在这个舞台上迅速成长。
去年10月12日,我也以歌唱家身份,第一次来到了“音乐午茶”的舞台上演唱。那是为纪念上海音乐厅平移十周年举办的“十年如一日”特别版现场,当我坐在大提琴家梁松身旁,唱起了龙七作词、黄自作曲的《玫瑰三愿》:“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旋律飘荡在雅致、宁静的南厅空间内,我感觉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台上的音乐与台下的呼吸,紧紧粘连,融为一体,尤其是当天,舞台被安放在了正中间,当观众于四周包围着你时,那种贴近感、亲切感,无与伦比。那一刻,我觉得“音乐午茶”的美,正源自于她联结着音乐家与音乐的气息、音乐家与观众的气息、音乐家与音乐家的气息,如此真实,又如此动人。
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歌唱者,我对这个公益项目,都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它为观众和青年艺术家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桥梁,虽然在国外也有许多普及音乐、普及歌剧的项目,但我真心觉得,在有了“音乐午茶”之后,我们国内也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此,在上海音乐厅邀请我在1000期特别版音乐会上表演时,我很快就答应了。我和女中音歌唱家杨光老师一起,为观众奉献一台中外歌剧经典选段,这既是我们“独一有二”组合的首次亮相,也是献给独一无二的“音乐午茶”千期之礼。音乐的世界里,有你,有我,有坐在观众席的大家,感谢“音乐午茶”辟出一片空间,让所有人徜徉其中,经年累月,历久弥香。
十日谈
音乐午茶
“不打不相识”的午茶老友情,请看明日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