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1月0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电影海报手绘情(上)
刘俊 吴尉
■ 电影海报《五朵金花》
  ◆ 刘俊 吴尉

  上个世纪,电影广告都是通过电影院门口的海报进行宣传的。那时候,大多数电影海报是由手工绘制的,电影制作发行公司偶尔也邀请一些画家参与电影海报的绘制。海报的质量是关系着票房的大事,于是,精通绘画的美工就成了各家影院抢手的“香饽饽”。在廖炯模、郭顺智、董培盛等老一辈影院美工的画笔下,大到马路上的巨幅电影海报,小到电影院里的排片表,都留下了他们手绘的温情。

  海报创意多

  作为电影的宣传手段,手绘海报在电影诞生之初便出现了。发明电影放映机的卢米埃尔兄弟,他们导演了一部带有故事情节的《自食其果》电影。为宣传这部电影,兄弟俩设计了一款电影海报,出乎意料,这款电影海报在欧洲广为流传,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张电影海报。

  民国时期,上海作为中国电影的发源地,海报的运用几乎与国外同步展开。上海是好莱坞电影最先在中国放映的地方,早在默片时代,上海便运用电影海报的形式来宣传。1934年《神女》放映的时候,有一张海报画有两个最主要的演员,一个是阮玲玉饰演的母亲,一个是她电影里的儿子,两个人脸靠脸,下面写“神女”两个大字,神女的形象就勾勒出来了。有时,旁边还挂着一张牌子,上面写有“今日客满”,很有意思。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国电影的发展期,中国电影放映发行总公司有一批专职的绘制电影海报的美术工作者,每当有新的电影片子等待发行,他们就会接受任务创作电影海报,有时中国电影放映发行总公司也邀请其他画家来参与绘制。当时,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尚缺乏商品广告的概念,电影院为宣传、推广一部电影,就会在影院门口贴出大幅海报,进行广而告之。那时,电影海报都是由美工或画家一笔笔画出来的,张贴在影院门口的海报经常会吸引众人驻足欣赏。

  著名画家廖炯模1955年从鲁迅美术学院毕业,留校任教后接到长春电影制片厂的邀请,为其绘制电影海报。廖炯模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先后创作了12幅电影海报,其中,《五朵金花》《甲午风云》《刘三姐》《自有后来人》等海报曾经风靡大江南北。廖炯模回忆说:“《五朵金花》这一张画得比较美观,我首先画出四朵金花,然后杨丽坤手里拿着一朵茶花,一共就是五朵金花了,尽可能把杨丽坤画得姿势好看一点。”《五朵金花》电影在全国上映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廖炯模也因为这张走遍全国的海报,崭露头角。《五朵金花》的电影海报,用上海话说就是“蛮扎台型的”,给电影宣传增色不少。

  1962年《甲午风云》上映时,廖炯模已经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老朋友了,和主演李默然也成了老熟人,这让他的海报画得更加得心应手。李默然轮廓非常鲜明,有种刚硬的气质,为了表现李默然的形象,廖炯模采用版画的形式制作海报,将清末将领邓世昌的风采画出来了:邓世昌披着披风,手里拿着一个老式的长筒望远镜,正在炯炯有神地看着前方,好像海风正在吹拂一样,非常醒目。

  虽然绘制海报对廖炯模来说只是副业,但他却因为这几部电影的大热在中国的美术界树立起了名声。后来,廖炯模调任上海戏剧学院,1984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成立后他又担任了油画系主任。其间,上海许多影院的美工也都慕名前来拜访。

  凝结心血浓

  和廖炯模绘制的发行海报不同,电影院的美工们绘制的海报,需要根据每家电影院张贴海报地方的大小,来进行个性化创作。为了吸引观众,每家电影院都需要美工师根据自家影院的不同需求,创作出形式各异的海报,影院美工在当年是一个既富挑战又备受尊重的职业。上海有三位被公认的手绘电影海报高手,分别是大光明电影院的徐维豹,星火电影院的郭顺智,沪西电影院的董培盛,三人从事电影海报的时间比较长,画风扎实新颖。一般影院的美工都是依样画葫芦,但这三位高手手绘海报均各有特色。特别是有思想共鸣的影片,他们都要画好几次小稿才能够确定。

  一门心思画海报的郭顺智,因为画过的电影人物,还得了不少雅号。郭顺智回忆:有一部法国电影《老枪》,必须要画一个老枪的形象,画好以后,好多老朋友看这个,说老像你的嘛,因为老枪也是秀顶光,也是戴眼镜,和我的面孔很像,后来就叫我“老枪”了。

  郭顺智是上海电影系统中的第一位高级美术师,他四十多年来共创作了三千多幅海报。2001年,年近60岁的郭顺智在上海影城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海报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几乎天天都在繁华的街头上开着作品展览会,这次的展览会上展出的则是他的精品之作。小小展厅里的几十张海报,是郭顺智一生为之奋斗、为之辛劳的缩影。为此郭顺智还曾写诗一首:“手绘海报三千张,世纪个展成绝唱,海报情结抹不去,魂牵梦绕依衷肠。”

  董培盛入行时间比郭顺智要晚一点,一开始在影院只是跑跑片,做临时工,几年磨炼下来直到1971年,他成了沪西电影院的一名正式美工。踏入这个行业的门槛,对他来说,开心的是从此有了用不完的颜料。董培盛画海报喜欢琢磨,也有心得:绘制海报也要有自己的语言,跟别人不一样,与众不同。所以,当年画《小花》和《小街》时,他尝试用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给电影海报带来了一番新鲜的气象。1978年改革开放后,电影《小花》曾经走红大江南北。为了在各家影院激烈的海报宣传中脱颖而出,董培盛放弃了浓墨重彩,用黑白的形式,简单的线条勾勒出陈冲主演的小花形象,这是一种创新的尝试。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方式,如一缕清新凉风扑面而来。它的视觉感受融入了美工的大量心血。当时,董培盛根据几张《小街》剧照,采用了中国画的形式,加上版画的风格创作了一幅海报。没想到就是这种不走寻常路的创作,吸引了专家的关注,电影还没上映,这幅海报就在全国性海报展览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后来上影厂《小街》电影出来,就用这张海报作为《小街》的电影海报,在全国发行。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生态上海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互动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3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新民楼市
   第B0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7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08版:好吃周刊
   第B09版:好吃周刊/美食物语
   第B10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美食专列
   第B12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1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1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B15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16版:广告
电影海报手绘情(上)
迪士尼浦东梦
中国“失独”家庭调查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A24电影海报手绘情(上) 2016-01-07 2 2016年01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