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8月0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半山读碑
陈 迅
  陈 迅

  我散步常去半山。半山在我居住的半山园内,离我家不远。半山脚下有几间黑瓦白墙的平房,系王安石故居。王安石在此卜居时,尚无明城墙,半山只是个不高又不大的小山丘,在府城至钟山的半道上。明朝建城墙,将城墙与半山连为一体,城墙的高度超过了半山的高度。半山被高高的明城墙圈入城里,与钟山景区相分离。其山体虽小,却颇有名气,有碑为证。

  我散步至半山,会在半山亭歇脚,并爱站在亭边的《重修半山亭记》石碑前,读同治九年清两江总督魁玉写的碑文。碑文起首写道:“半山为王荆公半山园旧址,晋代谢公墩也。”登上半山,略有喘息,立于碑前,读此碑文,如饮清凉可口之水,浑身爽快。

  读碑文可见,半山有名,不仅在于宋代名相王安石在此卜居,而且在于此前东晋名士谢安来过这里。有说谢安来此登临眺望的,也有说谢安在此居住过的,因此半山又被叫作谢公墩。至于谢公墩是否在此,持怀疑态度的人不少。碑文中也指出了这个问题,写道:“道光中,督部陶文毅公与奎益之都护暇日来游,建亭于其上,或以为墩在冶山北,读荆公争墩诗,知墩在半山无疑。”

  碑文中的判断是根据王安石的争墩诗来的。争墩诗颇为有趣,写道:“我名公字偶相同,我屋公墩在眼中,公去我来墩属我,不应墩姓尚随公。”诗里多次提到的“公”,指的就是谢安。谢安,字安石,所以王安石说“我名公字偶相同”。单凭争墩诗来断定半山就是谢公墩,是否能达到“无疑”的程度?我存此疑惑。

  继续往下读,便可以知道当时的半山是个什么样子。“山之小不能一亩,兵火后寺宇残破,亭亦圮毁。有石焉,翳于草;有泉焉,伏于土。山僧野老,过而陋之;即寻幽访古之士,足迹亦罕到。”文中“兵火”,当指太平军与清军交战之兵火。清军占领南京后,魁玉“镇守此邦”,来到半山,修亭立碑,写此碑文。

  读碑,我们对半山便有了大致的了解。有外地学者,或许是没有来过半山实地考察的缘故,将半山说成在钟山的半山腰,错误明显。从碑文中,我们还可以获得更多知识。此碑曾碎成数块,后经修补复原。毕竟年代已久,碑上有的字已经不大看得清楚了。若是下午,阳光照在碑的正面,看上去效果会好些。半山是个安静的所在,平时去那里的人极少。一个人散步至此,用闲散的心读碑文,常有瞬间感悟,时过不复得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专版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2016里约奥运会倒计时3天
   第A20版:2016里约奥运会倒计时3天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8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旅游资讯
题《穿越洞庭,翻阅大书》
1976年老教授家的吃
于诸病苦为作良医
君子远庖厨
半山读碑
回望毕业季
七律二首
糖尿病与胰腺癌
新民晚报夜光杯A21半山读碑 2016-08-02 2 2016年08月0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