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由来已久
白思豪当天表示,布莱顿告知他将提前离职的消息。他不吝赞美之词地称布莱顿为纽约所做的贡献“无人能比且与众不同”,“我每一天都希望能见到你,但我们的友谊纽带将继续”。
布莱顿则“微妙”地表示:“我希望自己能有更多时间,还能在这个职位上再干三四年,为纽约服务。但很可惜,我没那么多时间了。”据悉,布莱顿已经接受一个私人机构的职位,将继续留在纽约。
事实上,布莱顿和白思豪的矛盾早已闹得众人皆知。一年前布莱顿就透露,不会在白思豪连任后继续当警察局长。
政治理念不合
布莱顿长久以来秉持“破窗理论”,认为破掉的窗户如果没人维修管理,其他窗户很快也会被打碎,隐喻警方如果对酗酒、贩毒等轻罪不制止,宽松的社会风气会助长谋杀、抢劫等重罪。他在过去30多年的司法实践中采取“零容忍”,对可疑分子盘查搜身、快速拘留。他在纽约的第一个任期内,纽约谋杀犯罪率下降超过50%,因此收获了广泛的知名度,在警界树立了极高的威望,连英国前首相卡梅隆都邀请他出任政府顾问。
作为近20年来首位自由派市长,白思豪是反布莱顿派的领军人物。他在2013年选举中坚定反对纽约警察局的零容忍和盘查搜身,认为是滥用公共权力,大部分遭搜查和拘押的是黑人和拉丁裔,不仅引发种族歧视的担忧,也激化不同阶层和族群的对立情绪。因此,高达96%的黑人投票支持他。
族群对立难弥
2014年,手无寸铁的黑人加纳在警方逮捕过程中因锁喉致死,将零容忍措施和盘查搜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事后布莱顿拒绝道歉,并为涉事警察辩护,白思豪则公开表达对少数族群的同情和对警察执法的不满。作为回应,警察公会要求白思豪不参加殉职警察的葬礼,甚至悬挂横幅“你不再受到我们的支持”。当白思豪在殉职警察葬礼上发言时,数百名现场警察起身背对。
当今美国社会白人精英和少数族群对立严重,白人不希望耗费公共资源改善少数族群生存状况,支持严刑峻法。少数族群则要求政府坚持种族平等原则,给他们更多福利,减轻司法管制。专家认为,布莱顿任内纽约犯罪率下降,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引起失业率下降。经济发展和低失业率才能遏制犯罪,严刑峻法并不能恐吓犯罪分子。
布莱顿的离开将使白思豪能更顺利地推进自己的政策,但是面对政治经济地位不平等、族群分裂、阶层固化的社会现实,是秉持“破窗理论”严刑峻法遏制犯罪,还是通过改善教育和机会均等措施弥合族群差异,仍是许多城市和国家政府的难题。 郭书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