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的上海大剧院大剧场,掌声频率以每三分钟一次递增为一分钟三次,越来越热烈的欢呼、喝彩声,让观众的热情一再被点燃,谢幕持续了整整10分钟。帷幕后,明星们捧着鲜花互相拥抱、祝贺,摆各种pose合影;剧场外,演员通行口处聚集着冒雨守候的粉丝们,他们举着伞、拿着碟片翘首期盼着偶像的“路过”。哪怕剧场工作人员透露了“估计今天不会接受签名、合影”的消息后,他们依然执著地守候着那个“万一”。
现代芭蕾 情感迸发
昨晚的“炫舞之夜”以总导演帕特里克·德·巴纳编创的《曾经的吻》开场、以《回归》收尾,两部作品首尾呼应,椅子的意向贯穿始终,讲述了一对有情人分开、等待再重聚的心路历程。两部作品都由帕特里克携手搭档海伦娜·马丁·赫纳兹共同演绎,两位舞蹈家将娴熟的技巧“隐”于炙热的情感表达中,天衣无缝的配合,将这两部融合西班牙弗拉明戈与现代芭蕾的作品演绎出崭新境界。
独幕舞剧《路德维希二世——天鹅大帝》和中型现代芭蕾《春之祭》是帕特里克为“炫舞之夜”创编的两部重要作品,也是上海芭蕾舞团与国外芭蕾明星的“跨文化之作”。值得赞誉的是,无论是同外籍舞者妮娜·珀拉科娃合作演绎“天鹅大帝”的吴虎生,还是携手薇拉·赛班瑟娃的张文君,都显示出相当的实力,和世界一流的芭蕾明星们的对舞丝毫不落下风,他们的进步有目共睹。散场后,留在台上接受舞伴祝福的张文君直言:“能同台合作且配合默契,就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很高兴。但差距应该还是有的,他们技巧的把控或情感的表达更细腻,值得我们学习。”
古典芭蕾 技艺超群
如果说以现代芭蕾为主的上半场,观众看到的是对生命的思考、对情感的探求;那么古典芭蕾唱主角的下半场,观众则沉醉于被明星们无与伦比的精湛舞技“碾压”的快感中。旋转、跨越、托举,差不多每个动作的定格时段都被掌声“填满”,观众与演员仿佛共同完成了这流畅的演出。
后排男孩兴奋地说“我拍得手都疼了”时,舞台上呈现的正是两年前就曾惊艳上海观众的维也纳国家芭蕾舞团团长兼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芭蕾舞学校艺术总监曼努埃尔·勒格里与前巴黎歌剧院明星舞者伊莎贝·嘉兰的《蝙蝠》双人舞。这对年逾五十的“黄金搭档”轻松欢快地演绎着这个欢快的片段,将观众从之前略为灰色调的“天鹅大帝”中拉出来。他们诙谐幽默的表演、雀跃又不失曼妙的舞姿,让人们彻底遗忘了他们的年纪,尤其是伊莎贝尔·嘉兰的表演,充分展现了少女的天真和娇羞,那只属于18岁少女的憨态,让人折服。
当然,在现场圈粉最多的还是压轴出场的曾为马林斯基大剧院首席演员的弗拉基米尔·席可利亚洛夫,他和维也纳国家芭蕾舞团首席独舞演员玛丽亚·雅科夫列娃共舞经典《堂·吉诃德》,英俊帅气的高颜值、让人惊讶的弹跳力、卓绝超群的技巧以及无懈可击的表现力,让台下的姑娘们连鼓掌都忘了,直愣愣地盯着他的每个动作,不时用手捂嘴,发出“哇喔”的惊叹声。
三拨观众 “各取所需”
昨晚的观众大致可分为三拨:带着孩子来感受芭蕾魅力、早早在娃娃心里植下艺术种子的妈妈们;正在学芭蕾,不惜自费打“飞的”来观摩的年轻舞者;还有就是超级“识货”的芭蕾粉。
赵小姐和女儿苏亚萱属于第一类,她告诉记者:“我觉得女孩子学跳舞可以塑造体态,就算以后不走专业路,也可以培养气质。女儿之前在‘小荧星’学了三年歌舞,现在专门给她报了芭蕾舞班,她很喜欢,即便压腿拉韧带很苦,但她从来不叫苦。”萱萱也在一旁说:“我喜欢跳舞,我不觉得苦!”
廖佳和麦麦同是广州芭蕾舞团的同学,年方14岁的她们尚不具备参赛资格,为观摩这场芭蕾盛事,她们专程坐高铁过来,既学习观摩,也为参赛的师哥、师姐鼓劲。当晚,芭蕾的铁粉也不少,酷爱高雅艺术的刘先生表示:“这确实是和顶级赛事相匹配的阵容,顶尖明星的对阵让我看得很过瘾。”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