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经济形势影响,欧洲歌剧院的生存陷入窘境。与之相反,中国古典乐迷的增长、企业对文化形象塑造的日益重视,以及政府对提升市民文化素养的加大投入,使得中国在当今全球歌剧市场中的地位上升。仅以上海歌剧院为例,其今年上半年的票房收入就比去年同期增加126%,平均票价上涨10元。歌剧院党委书记范建萍透露,欧洲商演一年前就开始策划了,之所以选择到伦敦西区“破冰”,是因为:“在伦敦舞台上站住脚了,就会辐射到欧洲。”歌剧院艺术总监魏松表示,之所以选择《雷雨》,是因为这出中国歌剧是“以世界语言讲述的中国故事”——其音乐在交响乐制式下融入了民族音乐的色彩;其故事虽然比西方歌剧复杂,但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可以展现角色丰富的内心,“这也是歌剧院近年来最为成熟,可以走向西方的歌剧代表作。”
由于是歌剧院海外商演的首次尝试,因而需要克服的困难不少。例如,与剧院协商档期就花费多时、更改多次。其次,在伦敦宣传一部中国歌剧的营销策略也颇为复杂。最令国内同行长见识的“困难”是,海外剧院的精细化分工远胜于国内,这就使歌剧院员工的工作也必须按国际惯例重新分派,才能“一一对接”——这最终的结果,就是全院跨部门的通力协作。
英国脱欧、法国遭袭等国际事件使伦敦游客急剧减少,通往伦敦西区的一路地铁又在维修。在大环境不利于售票的情况下,《雷雨》在伦敦大剧院的4场演出预计上座率也不会低于六成。英国金融时报和BBC电台对中国歌剧已表示了莫大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