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有没有“僵尸肉”?你多久没换毛巾牙具了?你的生活方式够健康吗?上周四是第十个“全国健康生活方式日”,由新民晚报社等主办的2016第18期“爱尔眼科杯·新民健康周周讲”上,一项针对现场居民的社区健康调查显示,70.8%的居民有“冻”肉习惯,32.3%的人毛巾使用时间超标,仍有六成人认为生病时相比吃药,输液好得快。对众多的调查提问,近半数的居民对健康生活方式一知半解。
为图省事猪肉一冻就是一年
对一些家庭来说,不常吃的肉在冰箱存上个一年半载的根本算不上新鲜事。“我家冻得最久的猪肉得有一年了呢!”市民林阿姨说,他们家里一直有“冻”肉的习惯,如果看到价格合适,就会买很多生鲜猪肉回家,分成块放在冰箱冷冻室里。等到要吃的时候,直接拿出来解冻就行了。“主要是很方便,肉也不会坏。”
社区调查中发现,70.8%的居民有“冻”肉习惯,其中很多家庭都喜欢将猪、牛、羊等各类肉制品放置冰箱冷冻,少则放3个月,长则一年多。
专家:生肉冷冻别超一月
上海市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专家诊疗所主任陈平表示,冰箱不是“保险箱”。冰箱只能抑制细菌成长以延长食物的保存期限,没有杀菌功能,所以一定要遵守保存期限。他说道:“如果是一些生的家禽或者肉类,在零下18℃的冷冻室里储,最好也不要超过一个月的时间,尽量买新鲜的吃。”
陈主任建议,一般蔬菜不主张过夜,至于荤菜,如肉类鱼类,也最好当天吃完。“如果实在吃不完,可存放在冰箱的冷藏室,用盖子或者保鲜膜覆盖起来,以防串味。需要强调的是,存放时间不要超过三天。冰箱里的剩饭菜也应重新彻底加热,烧熟煮透后再吃。”
“毛巾没坏就换太浪费!”
“我家洗脸的毛巾都用了大半年了,没想过要换啊。”市民王女士认为毛巾只要洗干净就不会有细菌。一旁的刘女士则表示:“毛巾是洗脸的,又不是擦桌子的,没有用旧、用坏就换掉太浪费啦!”
在此次社区调查中,87.7%的居民都能做到勤换牙刷,然而,有些居民却忽视了毛巾对健康的作用,延续了一些不科学的使用方法:比如多人一巾、一巾多用、不破不换、不重视毛巾卫生等。
专家:毛巾最好每月换一条
陈平主任解释说,不与他人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是为了防止沙眼、急性流行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等接触性传染病传播,同时也是为了避免感染皮肤病和性传播疾病。他建议,个人用毛巾用30天左右就应该更换;牙刷要保持清洁,最好每3个月更换一次。
60%居民认为输液比吃药好得快
在很多患者眼里,生病时吃药起效慢,还是输液起效快。调查发现,现场六成居民赞同了这一说法。“打点滴好得快呀!”“挂盐水才能压得住高烧。”据了解,当遇到医生不给输液时,有些患者还颇有微辞,认为是有良药不用,影响了疾病的康复进度。如今是一个追求“速度”的时代,不过,治病这事儿“越快”是否真的意味着“越好”呢?
专家:能吃药不打针 能打针不输液
陈平主任强调,由于注射和输液等医疗操作都有一定传播疾病的风险,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应做到遵从医嘱,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专家表示,认为输液好,输液快,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错误的认识和就医习惯,因此要改变患者观念,重新树立正确的用药习惯非常重要。
在陈平看来,普通感冒根本无需输液,休息喝水最有用。他说:“普通感冒,就算不吃药,10-14天即可自愈。轻者注意休息,大量饮水即可。症状明显者可适当对症吃药,比如发烧时可吃点退烧药,减轻症状,但没必要吃抗生素。”
两成老人眼睛需“补水”
调查发现,22.5%的老人存在经常或持久性的眼睛酸痛、眼痒、干涩症状。“不就是眼睛有点干吗?我都是买点眼药水回家滴滴就行。”陈阿婆这样说道。黄老伯也支持说:“每当我眼睛感到干燥、发痒时,滴上眼药水就舒服多了。”还有不少老年人认为自己眼干就是得了干眼症,但纳闷这一般不是“小年轻”才会得的病吗?
专家:眼部干涩别乱滴眼药
上海爱尔眼科医院综合眼病科石明林主任医师指出,事实上,超过60岁的人群大部分都患有干眼症,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分泌的泪液也会减少,眼睛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故而就会引起眼睛干涩。
据了解,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视频终端(手机、电脑)使用的增加,长期过度注视屏幕还可能造成“视频终端综合征”。石主任指出,这是一种现代病,主要是由于长期看屏幕引起眨眼减少所导致的。随着眼表知觉下降,导致泪液分泌下降,引起眼睛干涩不适。如果不加以重视、听之任之,最终往往变成干眼症。
“很多人的眼睛干涩并不一定代表是干眼症。”石明林说,这是因为很多眼病的最初表现都为眼睛干涩,一般来说,当出现眼干、眼红、眼睛灼痛、异物感等症状超过两天,那么就应及时到眼科就医,筛查并查明病因。
石明林指出,根据干眼症的程度不同,应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若是轻度干眼症,在明确病因后,应在医生下使用对症的眼药水,尽量避免使用含防腐剂和副作用较大的眼药水。而对于中、重度干眼症患者来说,将泪小管栓子置于泪道系统的下泪小管内可以减少眼表泪液排出,延长泪液的停留时间,从而彻底解决干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