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在电影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后,如今的宁浩似乎变了。他一门心思想着帮别人拍出好电影,经常追着张一白和管虎,要在他们的电影里客串个龙套,自己的电影倒是不紧不慢,让期待他新作的影迷们干着急。
但正像筹备了近两年才姗姗来迟的“坏猴子”一样,宁浩要做的就是“控制节奏,不会太满”。长期以来,电影市场上存在一些幼稚的认识,比如艺术片与商业片是对立的,认为艺术片就不赚钱,赚钱的总是商业片,因此很多时候会一味追求速度。但在宁浩心中,其实很多赚钱的中国电影都是具有强烈的导演个人特质的,而这种特质是需要花时间来积累的。被人当做商业片导演的冯小刚完全是中国的伍迪·艾伦,而票房卖座的《致青春》也不是类型片,而是叙事像散文一样铺排、有很强个人特质的电影。
只有当代、本土和创意三者的有机结合,才是电影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作为青年导演,需要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和判断能力,以优质内容做支撑,在忠于自我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在慢中出细活,这才是观众所期盼的。
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