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朋友希望我写文章批评一下某个一夜成名的画家的“行画”。我想还是算了吧。倒不是人情面子抹不开,我本来就不在圈子里,也不认识他。而是觉得,都不容易,还要养家糊口的,有时候画得才能捉急点,用点别的才能来弥补,不料别的方面的才能又超强,市面做得大了些,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倒想对读者朋友说,如果你心中有一种想亲近艺术的冲动,那么就不妨去学会懂得艺术,而不要总是只靠耳朵去听所谓“权威”来告诉你什么是好的什么不是。这就如同恋爱,你总要靠自己去学会观察什么是合适你的好男人或好女人,什么是“渣”。你不能总靠父母或别的什么人来给你审定或选择人生伴侣。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艺术的传播者、评论者,我们有责任去告诉别人艺术可能是怎么回事,它的来龙去脉,评判它价值的方法途径等,启发人们自己去观察和思考。我们要非常谨慎地去说某个艺术家好还是不好。因为艺术史上,艺术权威的判断经常犯错,他们经常抨击那些他们看不懂的、具有超前性的艺术家。但同时,那些被他们批判的艺术家一旦成功了,也屡屡像媳妇熬成婆那样对待艺术界的“新媳妇”。
看艺术和看人一样,都要建立在多看,多了解,多思考的基础上。就像有长期管理经验的人,他看人会有一定的预见性。所谓相由心生,人的样子、神情等当然也会受到其成长的环境以及其内心的状况的影响。艺术也是如此,它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一步步走过来的。不同人类社会状况中,会有不同的艺术。譬如我在卢浮宫等博物馆看欧洲古典绘画,精美恢弘不在话下,但我会隐隐觉得有种压抑感。这种压抑感来自画中透露的当时欧洲社会的等级感,尤其是画家创作时那种仰望讨好的心态,让生活在当今世界中的我会不适。而移步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就感到轻松得多,尽管不少作品未必看得明白,但你会清晰地感到现代社会中艺术家自由自在任性创作的氛围。
多了解艺术发展的历史以及世界艺术的现状,你就不容易被忽悠,你才会发现原来那个大名鼎鼎的画家是个山寨大师。
你还要学会取法乎上。在信息社会中,你非常容易做到这点。你一定要从那些艺术史上最伟大的作品和艺术家入手去学习、观察,把自己的眼界练高。只有让自己的眼睛尽享世界艺术的饕餮盛宴,你自然能看出某些书画班套路的牡丹图与艺术作品的天壤之别。
文章快写完时,一位从事艺术评论的朋友打电话给我说,因为他发表了得罪人的文章,本来某个房产商允诺给他的艺术工作室也飞了。
接了这电话后,有点唇亡齿寒的伤感,心中油然生出对那些勇于批评的艺评家的敬意。他们不用自己的文采去交换名家作品和商业利益,反而到处得罪人,何苦来着?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是因为心中有着对艺术的挚爱和某些原则。他们看不得公众被忽悠。就像古董收藏界有几个眼光好的人,实在看不得那些用假古董到处忽悠的人,发声揭露,惹一身麻烦。从这个角度想,我为我文章开头的“假清高”感到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