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肠易激综合征开始在中青年人群中蔓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石门路内科主任医师刘晏表示,肠易激综合征属于慢性腹泻的一种,在中医上是脾胃虚弱、脾肾两虚弱所致。治疗慢性腹泻,要从养脾胃入手,更要注意护肝疏肝。
36岁的林小姐是一名公务员,工作每天都很忙,熬夜加班是家常便饭。去年她被提升至部门领导,需要经常出席一些会议并发言。每次发言,她都会紧张得手心冒汗,心跳加快,肚子也会一阵阵绞痛,恨不得立马冲进厕所。这个怪病折磨她一年多,吃了不少药,看了很多医生,但病情总是反反复复,原本性格外向的她也变得十分焦虑抑郁。近日,林小姐的怪病得到了确诊,原来她是患上了“肠易激综合征”。
据世界心理卫生组织统计,大约有70%以上有心理障碍的人,其坏情绪会以“攻击”身体器官的方式来“泄愤”。哪些部位最容易被情绪利用当“替罪羊”?专家表示,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皮肤位列前三甲。“像林小姐这样的患者临床也不少,”刘晏指出,“往往是由情绪异常所引起的肠易激综合征,也就是日常所说的肠功能紊乱,发生的原因与情绪异常者肠道运动异常、内脏敏感度增加以及肠道痛阈降低有关。”这类患者常常有焦虑、抑郁的性格,对各种事件有超常反应,来自日常生活、工作、家庭和社会的压力都会影响到肠道的运动功能,使肠道出现运动过快或胃结肠反应过强、运动节律紊乱等情况,最终导致腹泻的发生。除此之外,这类患者易出现感觉过敏,他们对肠管痛阈比正常人低,使得腹泻的同时,会伴有腹痛、腹胀、便急的症状发生。
从中医角度解释,通常所说的腹泻、拉肚子,中医称为泄泻,致病原因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及脾胃虚弱、肾阳虚衰等。其病机主要为脾虚湿盛,肝与肾亦与泄泻有关,但均在脾虚的基础上发生。脾虚可以生痰湿,痰湿又可以加重泄泻。刘晏建议,本病中医治疗以健脾燥湿为主要原则,根据寒热虚实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医宗必读》提出治泻有九种方法: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要治疗慢性腹泻,可从养脾胃入手,同时采取疏肝理气的方法。同时刘晏提醒,平时在饮食上需注意节制,不要暴饮暴食、过度食用生冷辛辣等食物,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度波动。
目前,我国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为10%-15%,而近些年来由于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大等,中青年已成为肠易激综合征的高发人群。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症状为反复出现下腹痛、腹泻等,进餐后症状加重,排便后缓解,症状类型分为腹泻型和便秘型。刘晏介绍,腹泻型患者每天排便次数超过3次,呈糊状或水样便,或伴有黏液便;便秘型患者每周排便次数不超过3次,排便费力,有排不干净的感觉;患者也可能腹泻便秘交替发作,但检查显示无异常。那么,如何判断自己的腹泻、便秘是不是肠易激综合征呢?刘晏表示,如果符合以下四点,就可以初步确定自己患了肠易激综合征,需至医院进一步检查。
■ 腹痛或腹部不适反复发作,而排便后症状改善;
■ 伴有排便频率的改变,同时伴有粪便外观改变;
■ 以上情况已持续超过6个月;
■ 以上情况最近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发生3天。
叶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