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时速:黄金4分钟
从医学上来说,对于突发猝死,在刚开始的4分钟内,如果有人能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对抢救生命至关重要,这是挽救生命最关键的“黄金4分钟”。我们知道,一旦发生猝死,全身所有的组织、器官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脑组织首当其冲。大脑是人体耗氧量最高的组织,其重量仅占人体自身重量的2%,血流量却占全身总血流量的15%,而耗氧量占到全身总耗氧量的20%~30%(婴幼儿可高达50%)。
因此,脑组织比任何器官都更怕缺氧,对缺氧最为敏感。如果是手断离了,手的供血、供氧完全中断了,只要条件较好,如创口整齐,保持断肢的干燥,并进行低温保管等,一般在3小时内可以断手再植成功;而脑组织对于缺血、缺氧的时间则不能以小时计算,而是以分秒来计算。通常,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后,按时间顺序可表现为:
即刻:心音、脉搏及血压消失。3~4秒钟:出现头晕、眼花、恶心。10~20秒钟:由于严重的脑缺氧,患者意识会突然丧失,可伴有全身性、一过性、痉挛性抽搐,双侧眼球上吊、固定,面色、口唇青紫。30~40秒钟: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40~60秒钟:呼吸停止或喘息样呼吸,可伴大小便失禁。但如果是由于哮喘、溺水等引起的少数窒息性心脏骤停,则恰恰相反,呼吸先停止,心跳后停止。
如果心跳、呼吸停止的时间超过了4~6分钟,脑组织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损害!就算人救活了,也难免留下后遗症,最轻的后遗症是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最严重的后遗症是变成植物人。当然还有介于二者之间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留下永久性的遗憾。如果心跳、呼吸停止的时间超过10分钟,则会发生脑死亡,人就无可挽救了。因此,必须要抢在4~6分钟之内开始进行抢救。抢救开始得越早,复苏成功率就越高,后遗症就越少。每延误1分钟,抢救成功率则下降10%。
人人懂得心肺复苏术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最应该掌握的是心肺复苏术。这是一门能够在危急时刻挽救猝死者生命的技术,而且不用任何医疗器械和专业知识,只要你有手,按照方法来就可以。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心肺复苏术几乎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基本技能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就通过了相关法案,实行了“公众可获取的除颤仪”计划,在美国的公众场所安置AED,要求在10分钟内即可获得AED,并对普通民众进行训练。
心肺复苏(CPR)是指为恢复心脏骤停患者的自主循环、呼吸和脑功能所采取的一系列急救措施,包括心肺复苏徒手操作、药物抢救以及相关仪器(如AED)的使用等。
·第1步,评估现场环境的安全性。施救者在进入现场前,要先观察和了解整个现场的环境情况,现场情况往往能够提示已经发生事件的性质,已经造成的伤亡,将可能发生的危险以及可能继续造成的损伤等,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然后快速排除各种险情,方可进入现场。只有确保施救者自身的安全,才能开始抢救患者。否则,可能事与愿违,甚至造成更大的损失。除了拨打急救电话120外,在必要的情况下,还要尽快请求消防队、工程救援等有专业技能及专业器材的人员帮忙支持。
·第2步,判断伤者有无意识和呼吸。施救者轻拍患者的双肩部位,并大声呼叫患者,如果患者没有反应,立即在5~10秒钟内,通过观察其胸部有没有起伏来判断有没有呼吸。
·第3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果发现患者意识丧失、没有呼吸,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联系急救中心,以尽快得到专业的医疗急救。如果发现现场还有其他的人,也可以请他们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如果遇到溺水、创伤、药物中毒或者8岁以下的儿童,可先进行心肺复苏5个循环(大概2分钟),再打急救电话(充分利用手机免提功能,可一边打电话,一边进行心肺复苏)。
·第4步,将伤者放至复苏体位。这里的复苏体位是指仰卧位,凡不是仰卧位的患者,施救者要将其放成仰卧位。但是,这可不能乱来,是有套路的。
先跪在患者身体的一侧,然后将其两个上肢向上伸直,将远侧的腿搭在近侧的腿上,然后用一只手固定住患者的后脖子部位,另一只手固定在远侧的腋窝部位,用力将其整体翻动成仰卧位。要注意,患者的头、颈、腰、髋几个部位必须在一条轴线上,避免身体扭曲、弯曲,不然的话,会损伤其脊柱。另外,患者的头不能高过胸部,避免导致气道梗阻和脑血流灌注减少。患者仰卧的地面要坚实,不能是软床、沙发一类的,否则之后按压时,深度不够,心脏的排血量会减少。
·第5步,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是心肺复苏操作中最重要的环节,能够帮助人体重建循环。如果操作正确,可以让心脏的排血量达到正常时的25%~30%,脑血流量可达到正常时的30%。
首先,施救者跪在伤者身体的一侧,两膝分开,与肩同宽,且自己的身体要正对伤者的乳头部位。以自己的髋关节为轴,利用上半身的体重和肩部、双臂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伤者的胸骨。注意!两个手臂要一直保持伸直状态,在按压的时候,手臂要垂直于地面,斜着、歪着、弯着,都不对,而且身体不能晃动,这是保证按压有效的条件之一。
其次,按压部位的选择很重要,原则上是要选择患者胸骨的下半部。将一只手掌根部放在两个乳头连线的中点,不能偏了,中指压在远侧的乳头上,然后用另一只手重叠地放在上面,手掌根重合,十指交叉相扣,保证手掌的根部在胸骨正中的位置。在按压的过程中,手掌根部不能离开胸壁,防止按压位置发生移动。
按压到什么程度才有效呢?一般为胸壁厚度的1/3,或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以触摸到颈动脉搏动最为理想。按压的频率为不少于100次/分(建议在120次/分以上)。放松时,要使伤者的胸廓完全扩张,否则,回心血量会减少,但是手掌根部依然不能离开胸壁。
·第6步,开放气道。为何要做这一步?因为人在意识丧失尤其是心跳停止后,全身的肌张力会下降,咽喉部及舌头部位肌肉的肌张力同样也会下降,舌头会后坠,很可能造成气道阻塞,阻碍呼吸。如何开放气道呢?用“压额提颏法”:将一只手的小鱼际部位放在伤者的前额上,向下压,而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并拢,放在伤者颏部的骨性部分,然后向上提,让其颏部和下颌部抬起来,头往后仰,同时耳垂与下颌角的连线与患者仰卧的平面垂直(也就是鼻孔朝向正上方),这样,气道就开放了。
·第7步,判断有无呼吸。开放气道后,用5~10秒的时间观察一下患者的胸腹部,看看有没有起伏,以判断其还有没有呼吸。如果没有呼吸或者仅仅是喘息样的呼吸,可以进行口对口的吹气。
·第8步,口对口吹气。确定患者无呼吸后,立即深呼吸,用食指和中指捏住患者双侧的鼻翼,并用自己的嘴严密包绕患者的嘴,向患者肺里面连续吹气2次,每次吹完后,侧头换一下气,并松开捏着鼻翼的手指,然后再进行第2次吹气。每次吹气持续1~2秒钟,不能吹得太大,时间也不能太长,否则很容易导致患者胃部膨胀、压力增高,压迫肺,阻碍肺通气,还可能导致胃内容物的反流。通常,胸外心脏按压与口对口吹气有一个比例,为30∶2,也就是每做30次的按压,就要做2次口对口的吹气。这是一个循环,直到做到AED可以马上使用,或者急救人员接替。另外,5个循环(约2分钟)后,检查一次患者的脉搏(颈动脉:转动脖子时,会有一块明显的肌肉从耳旁到胸骨处,即胸锁乳突肌,在这块肌肉内侧,可以明显摸到颈动脉的搏动),如果有搏动,说明心跳恢复,停止按压,如果没有恢复搏动,继续按压,并在之后的每5分钟检查一次脉搏。
(摘自《救护车到来前,你能做什么?》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年9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