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3: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0月2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评弹也要体现都市魅力
孙光圻
  ◆ 孙光圻

  历史上,传统的评弹书场多掩映于茶楼酒肆之中,仅有简陋的一桌两椅,毫无舞台声色可言;演员与听众也是近在咫尺,照面于方寸天地之中。然评弹进入大都市后,随着市场与观众的逻辑变化,渐次延用和登上了戏剧献演的大剧场、大舞台,其舞台的美学结构也逐渐丰富起来。及至今日,评弹表演已进入“高台教化”境界,观众与演员已由大舞台分隔在台上台下的两大空间,单调的舞台背景已由多媒体屏幕取而代之,舞台面上也已由某些为剧情所需的大型屏封装点一新,各种力度强弱与色彩变幻的灯光以及字幕也从舞台上方的各种角度射入,在音响效果上相关的幕外音乐与伴唱也适时而至。而此次再度献演于第18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评弹《林徽因》,其舞台魅力则在此基础上更胜一筹,已创新发展出一种有声有色、全方位、多维度的评弹舞台环境与氛围。

  伴随着幽美柔和的幕外独唱《再别康桥》在剧场上空弥漫,当大幕徐徐拉开时,观众看到的是靓俊的二男二女四位演员分别端坐在两桌四椅上,而且演员身上的服饰也一改传统意义上的男长衫、女旗袍,分别穿上了洋溢民国色彩且符合角色身份的专门设计的时装。与此同时,舞台背景上则出现了虚实相间的、具有民国装修特色的、由黄梨木条格组成的“太太客厅”的窗门布景。而更令人惊奇的是,演至金岳霖把一副对联挂在墙上时,舞台蓦地从空落下“梁上君子”与“林上美人”两大条幅。这一宛如机关布景的舞美设计完全突破了往昔评弹的舞台传统,着实让人刮目相看。

  都市评弹需要有反映都市生活的鲜活题材,需要有体现都市神韵的杰出人物,需要有适合都市观众欣赏趣味的表演艺术,需要有展示都市风貌的舞台环境,而这四者,《林徽因》都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是一部体现都市评弹艺术魅力的创新之作。而更值得额首庆幸的是,它得到了两岸不少“初登门槛”的年轻观众、特别是大学生观众的肯定和欢迎,这使我们对评弹艺术在新时期可持续发展的明媚前景充满希望。

  但作为“初啼莺声”的新作,《林徽因》尚有这样或那样的有待继续完善和推敲的空间。一是如何在铺陈感情主线的同时,通过剧情设计和主要角色的语言和心理交流,更全面地、更直接地展示林徽因的杰出成就和出众才华;二是如何在艺术创新的同时,通过各种主要表演手法,更协调、更深刻地传承和体悟评弹的精神内涵与美学意蕴。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话题/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阅读/连载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B04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B05版:家装专版
   第B06版:基金纵横/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B07版:福彩专刊
   第B08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4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C06版:专版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C08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我听见泪水滑落的声音
扫一扫请关注“新民艺评”
评弹也要体现都市魅力
消费丑闻,也没比丑闻本身好看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C03评弹也要体现都市魅力 2016-10-22 2 2016年10月2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