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8: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0月2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期颐印人张寒月
韩天衡 张炜羽
■ 张寒月篆刻“寒山寺”
  ◆ 韩天衡 张炜羽

  金石书画颐性养年,现代篆刻大家中不乏寿享遐龄、德艺双修者,如齐白石、黄宾虹、王个簃、沙孟海等,皆年登寿域。在苏州,更有一位参得永年之术的百岁人瑞张寒月。

  张寒月(1906—2005),名政,字莲光,号兆麐,别署寒月斋主、空安居士。江苏苏州人。其父经营米行,诚笃信佛,又雅好书画,受其熏染,张寒月自幼也好绘画,十八岁时受印光法师传授开示,学道修行。后癖嗜篆刻,在父执鲍南平的引荐下,趋至上海拜谒吴昌硕,得缶翁教诲,并由其推荐又拜识了缶门高弟赵古泥,时相请益,不数年已窥缶庐堂奥。1929年秋,年轻的张寒月出版了《寒月斋主印存》,李根源、王蕴章等欣然题赞,摹习缶翁一路已深获好评。期间张寒月结识了张善孖、张大千、叶恭绰、萧退庵、邓散木、王个簃、张一麐等名家,技艺益进,声名鹊起。三四十年代在苏州悬润治印,1947年一度在上海鬻艺,建国初重返吴门,六十年代初先后参加了江苏省与苏州市书法印章研究组,也迎来了他的篆刻创作高峰期。

  以革命领袖与红色经典人物的诗词、格言、笔名为题材,进行篆刻艺术创作,是新时期下特殊历史阶段的产物,也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艺术为政治服务这一文艺政策定位的真实反映。自1956年上海中国金石篆刻研究社组织会员合刻鲁迅笔名之后,印人们压抑已久的印癖终于找到了释放点,并藉此纷纷效仿。张寒月自1961年始,毕数年之功,刻成鲁迅笔名印一百五十九方,书名印三十方,辑为《鲁迅笔名印谱》,引起海内外印坛的广泛瞩目,被同里著名书法家费新我称为:“固艺苑之新葩,亦革命之史补。如此精心之作,谁不钦佩?”张谱所收的鲁迅笔名数量,超过中国金石篆刻研究社近三十件,并在印侧详尽镌刻了该笔名与著作发表的原始出处,具有重要的史料性。

  当“文革”狂潮席卷全国,艺坛一片肃杀之际,热爱梓里,对篆刻艺术痴迷不已的张寒月躲进小楼,韬光晦迹,以举世闻名的苏州园林景观为专题,默默进行着一系列的组印创作,篆刻了《苏州风光景名印石刻》及《虎丘》、《沧浪亭》、《寒山寺》、《网师园》、《曲园》、《耦园》、《枫桥夜泊诗》等大量苏州风景名胜印,并在《苏州风光》、《姑苏桥名》边款中,精心绘刻了各个园景风光,使方寸之间,既寓文字之美,又得林泉之趣,也与苏州园林小中见大、体现文人情怀的造园理念相通。 

  除苏州名园精华系列外,张寒月还刻制了《杭州西湖十景名印》、《十二生肖印》、《名人肖像》等系列印,并在耄耋之年吸收白描石刻及阴阳相参的技法,虔诚地将佛教艺术与金石相结合,创作了《苏州东山紫金庵十六尊者像》、《苏州西园寺五百罗汉尊者像》和《观音十二法像》石刻,深得赵朴初、明开法师等佛教界名流的赞赏。

  张寒月篆刻主攻缶翁一路,颇得雄浑古朴之意味,后间参赵古泥,部分印作篆法劲健,且富有装饰性。丰额长眉的张寒月天具寿徵相,其曾对笔者出示张大千为其所写生头像,神形逼肖,活生生一个人间罗汉。漫长的近一个世纪的印像、佛像,他一边操刀弄石,一边长斋礼佛,既以金石养生,享受艺术创作所带来的快乐,又清净养心,抛却人我纷争,淡然地沉浸在理想永恒的世界中。张寒月晚年长生久视,享百龄福寿,为古来印人之冠。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话题/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阅读/连载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B04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B05版:家装专版
   第B06版:基金纵横/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B07版:福彩专刊
   第B08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4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C06版:专版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C08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缘起紫砂情归西湖
期颐印人张寒月
左图右史 艺苑奇葩
缶门传人吴东迈
广告
新民晚报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C08期颐印人张寒月 2016-10-22 2 2016年10月2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