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复旦大学不仅拥有一大批享誉中外的大师学者,其中更有通晓书画的名家,如郭绍虞、朱东润、伍蠡甫、吴剑岚等,就连担任过国家和大学领导人的周谷城、苏步青先生也写得一手好书法。复旦教授中最享盛名的王蘧常先生,更是独步当代的书法大师。这个优良的人文传统,于今在历史系高智群教授身上又得以继承。
高先生与我都是恢复高考后复旦第一批历史系学生,也是朝夕相处的好同窗。本科期间,只知道他刻苦用功,喜好书画,周末经常到上海杭州一带拜访请教书画名家,偶尔也看到他写写画画。后来他研究生毕业留校,专心从事上古史研究和教学,书画艺术仅仅是业余爱好,限于鉴赏和收藏。这两三年他重拾画笔,闭门研习书画,很快取得出色成绩。他工于篆隶,从石鼓文入手,上探卜辞钟鼎,下追秦汉刻石,书风坚实朴茂。又以书法入画,擅长海上大写意吴派花鸟,设色明艳古厚,线条老辣披纷,构图饱满多变,渐显名家风范。观其近作,既感惊诧,又在意料之中。高先生虽非书画专业人士,但具备良好的先天条件和深厚的学养,以及不可多得的境遇。他父亲是福建著名金石篆刻书法家,自幼深受家庭艺术氛围熏陶。文史方面他是历史和国学大师杨宽和王蘧常先生的得意弟子,又深得于省吾、裘锡圭、姚孝遂、马承源等古文字和青铜器著名学者的教诲指点,专业修为深厚,得到学术圈的敬重认可。又因为弱冠求学期间就亲炙江浙一批大画家如谢稚柳,陆俨少、朱屺瞻、诸乐三、陆抑非、陆维钊、沙孟海、余任天、沈柔坚等先生,尤其得到谢老的不少指点,眼界大开,加之天性聪颖,人品敦厚,勤奋努力,故此一旦进入艺术领域,就能厚积薄发,触类旁通,很快崭露头角。
欣闻安徽文史馆本月二十三日将在合肥赖少其艺术馆举办《高智群书画展》,特撰短文致贺,并以海上知名文化学者、书法家王运天贺词之句为题。是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