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揭秘上海维和警察在世界上最危险任务区南苏丹的经历
~~~——揭秘上海维和警察在世界上最危险任务区南苏丹的经历
     
2016年12月2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枪林弹雨中执勤 疾病暴乱下生存
——揭秘上海维和警察在世界上最危险任务区南苏丹的经历
潘高峰
■ 上海维和警察出征前合影 上海市公安局供图
  首席记者 潘高峰

  提起联合国维和警察,有人也许会联想起韩国明星宋仲基主演的《太阳的后裔》:偶尔执行一下任务,主要时间花在耍帅和撩妹上。

  现实远比戏剧残酷。昨天,上海市公安局受公安部委托,向上海独立组建派往南苏丹的维和警察队伍颁发集体一等功,12位赴南苏丹和塞浦路斯维和的民警同时获上海市公安局颁发个人一等功。颁奖现场,这些皮肤黝黑、铁骨铮铮的汉子讲述了维和经历。

  那是在枪林弹雨、棍棒利刃中度过的日日夜夜;是常年四五十摄氏度高温,随时面对疟疾、霍乱等疾病,晾衣服都要给衣服罩蚊帐的生存环境;有7秒就能致命的毒蛇黑曼巴和拍死了也会腐蚀皮肤的内罗毕苍蝇……在被联合国评估为世界上最危险、最艰苦的维和任务区里,上海维和民警用他们正直、敬业、专业的素养,赢得各方尊重。

  飞赴最危险任务区

  南苏丹这个名字,对中国人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今年7月10日,南苏丹首都朱巴爆发严重军事冲突,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中国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的2位维和人员牺牲,另有2人重伤、3人轻伤。

  对,就是这个南苏丹。这个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曾经历了非洲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内战,经济落后萧条。2011年7月9日脱离苏丹宣布独立后,又于2013年爆发内战,丁卡和努尔两大种族之间为争夺权力和石油利益发生冲突,导致局势动荡、危机四伏。联合国在南苏丹建立了6个难民营,并派驻维和警察保护难民的安全,南苏丹也成了世界上唯一以保护平民为重任的联合国维和任务区。

  2014年11月9日,上海市公安局单独组建的中国第四支赴南苏丹维和警队出征南苏丹维和。这是继2008年上海警方赴海地维和之后,单独组建的第二支维和警队,14名队员来自上海市公安局刑侦、经侦、治安、特警、反恐、出入境、基层派出所等多个警种。

  据队长郑宏回忆,刚到东非时,按联合国的安排,队员们先在乌干达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随后才飞赴南苏丹首都朱巴。从上海到地球上最贫困落后的地区,原本已是巨大落差,没想到离开乌干达时,当地警察竟告诉他们:你们即将从“天堂”走向“地狱”。

  这并非虚言。昨天,郑宏和多位队员的回忆,将记者的思绪也带入那块被战争、干旱、疾病包围的土地。

  直面疾病蚊蝇毒蛇

  上岗第一天就碰到难民骚乱,刚到一个月就得了疟疾……对于队员陈骅来说,南苏丹首都朱巴是一个让他心惊的地方。

  “出发前就打了8种疫苗,也专门吃了抗疟疾的药,但那种药的副作用极大,吃完后面色都是土黄色的,伤肝。所以我们征得医生同意,没有继续服用。”陈骅回忆,当时他被分配在难民营工作,担任难民分队副队长。初到不久的一次夜巡,陈骅就被蚊子叮了好几个包,其中一个肿了起来,又硬又大,当时他便感到有些不妙。

  果然,在此后12月初的一次搜查行动中,他止不住地呕吐,回去后就开始发烧,忽冷忽热。“到医院一检查,血里面有两种疟原虫,医生说算是轻的。”包括陈骅,执行任务期间共有两名队员得了疟疾、一名队员得了伤寒。

  除了蚊子,苍蝇也很可怕。据郑宏介绍,当地有一种苍蝇叫内罗毕苍蝇,只能赶,不能打。“我们亲眼看到过有人脖子上痒,一拍,结果把苍蝇拍死,流出的毒液马上腐蚀了皮肤,要治好非常麻烦。”

  为了避免毒虫把卵产在衣服上,在晾晒衣服时,队员们也要在外面罩个蚊帐,以免毒虫孵化后钻进皮肤。当地最可怕的是一种名为黑曼巴的毒蛇,咬人致死最快只要7秒钟,所以队员们即使在最热的时候,也要把自己包裹紧实,并穿上厚厚的防刺靴。

  当地没有自来水系统,饮用水都要靠空运。没有蔬菜、水果,所以队员们都是从上海带了黄瓜、番茄、青菜等种子,在营区自己耕种。“种菜靠自己,做饭靠自己,理发也靠自己。”队员徐建军告诉记者,大家除了是维和警察,还是农民、厨师和理发师。

  外有枪炮内有暴乱

  上海赴南苏丹的14位队员,散布在朱巴、科瓦乔克、博尔、马拉卡、迈鲁特、本提乌6个地区,大部分从事难民保护工作。其中北部地区各难民营周边环境尤为复杂凶险,队员除了随时可能面对政府军和反政府军的枪炮、流弹,更大的威胁还来自难民营本身——暴动和大规模械斗。队长郑宏,队员陈骅、姚恩、徐建军、朱俊如等都先后遭遇过这种危机。

  2015年5月8日,朱巴难民营发生了长达三天三夜的大暴动,上千难民手持棍棒、铁器、大砍刀互相厮杀。警队长郑宏等人坚持在难民营内工作斡旋,直至中国维和步兵营紧急出勤,局势才得到缓解和控制。

  7月19日夜,队员朱俊如驻扎的朱巴1号难民营因歌舞庆祝反政府武装占领上尼罗河州州府马拉卡城,与3号难民营发生冲突,互相斗殴厮杀。朱俊如负责抽调武装警察部队至现场进行群体性事件管控,担任副总指挥。

  “当时只能看见人群涌动,漫天的石块无情地击打在双方难民的身上。当务之急是把人群分离,将伤员及时送出难民营救治。”但当朱俊如准备和来自波黑的总指挥交换意见时,发现总指挥已经抽出警棍,带上60位防暴队员冲进人群,很快不见了踪影。

  危急关头,朱俊如说服现场其他指挥员,致电总部要求中国步兵营增援,同时一人一组带上防暴队尽量清空出通道,等中国部队到了可以快速救人。

  很快,中国步兵营4部装甲运兵车开进现场,跟随着的还有近一个加强连的实枪荷弹的中国士兵。朱俊如用简短的语言将现场情况向步兵营指挥长汇报,要求他们营救防暴警察。

  步兵战士分成两行,前排战士换上防暴盾牌,后排战士为催泪瓦丝填装。随着一声“发射”,数十枚催泪瓦丝落入暴乱的人群中,暴徒们终于开始四处逃窜。当朱俊如在难民营的一个死角找到防暴队时,60多人均带伤,总指挥更是像个血人一样,浑身20多处大小伤口。

  战火中送出“鸡毛信”

  维护秩序,保护难民的同时,中国维和警察还心系中国当地派驻人员的安全。

  2015年4、5月份,政府军和反政府军在团结州和上尼罗河州武装冲突升级,尤其是石油重镇迈鲁特地区发生拉锯战。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在这座城市的油田有2000多名员工,其中中国籍员工400多人。为此,警队队员谢思迅等人与油田工作的中方负责人取得联系,建立迈鲁特地区每日安全通报制度。两位队员每天收集地区安全信息,通过电话、邮件等形式与中石油现场负责人通报,并定期进行分析研判,为油田现场提供安全参考。

  2015年5月17日清晨,谢思迅、队友项利民和两位联合国雇员了解战区难民营中非法持有武器的情况时,意外得到一条线索。“前晚我丈夫等人在与反政府武装的战斗中缴获一些项目地图,你们看看有什么用吗?”当地一位雇员告诉谢思迅。谢思迅一翻地图,发现上面标注的许多油田项目中,中石油油田的标注非常明显。

  谢思迅郑重道谢后,马上和队友跨上越野车往警营赶,当时脑海中浮现出“送鸡毛信”的场景。手上的地图说明,中方油田的大批人员、物资,很有可能成为反政府军的攻击目标。回去的路上他们碰到了炮火袭击,一枚迫击炮弹就落在越野车边上。幸好,不远处驻扎着联合国维和部队,在发出紧急求救信号后,联合国援军赶来支援,将谢思迅等人护送回营地。

  卫星电话接通后,谢思迅向首都警队指挥部报告了有关情报,得到上级命令,在撤离中与中石油中方负责人保持实时卫星电话联系。

  5月19日晚,当地反政府武装与政府军发生激烈交火,数百枚炮弹划亮夜空,在情报研判正确和联合国维和人员的保护下,中石油项目成功实施“5·20”紧急撤离,避免了国家重大人员、财产损失。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生态上海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社会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中国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圈”里秀五彩
   第A21版:体育/新民晚报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阅读/连载
   第A29版:大购网专版
   第A30版:汽车周刊
   第A31版:汽车周刊/年度评选
   第A3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科艺T台/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04版:普陀教师/新民教育
   第B05版:普陀教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广告
枪林弹雨中执勤 疾病暴乱下生存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7枪林弹雨中执勤 疾病暴乱下生存 2016-12-28 2 2016年12月2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