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姝姝”表示,儿科医院的发展关乎祖国的未来,亟需重视。“一切为了祖国的花朵!”网友“万虹”则表示:儿科医生有的也是为人父母。为别人家孩子操碎心,还要忍受恶言相向,真心不容易!
“今天急诊当值,被家属吼了一句‘你没吃饭关我屁事’,开始没什么,后来写着写着病史发现有水滴到本子上,我才知道是自己在流泪……也许确实只有外婆和妈在乎我吃过没。”上海一位儿科医生曾写下这样的状态,令不少市民唏嘘。
网友表示,儿科医生真的“伤不起”。网友“露露”称:现在愿意当医生的越来越少,愿意当儿科医生就更少了。还有网友直言:儿科医生收入不高,如果社会地位不提高,那就真的没人愿意去做了。
“半夜4点,带孩子去儿童医院看病。一看拥挤的队伍里,还有昨天来的没挂上号的!”网友“觅之皓月”的经历是上海儿科“看病难”的一个缩影。
早在2015年12月,本报新媒体发布稿件《排队4小时+!沪上各大儿科医院爆棚,家长伤不起!》。有网友评论道:儿科看病难可不是一个“小儿科”的问题。
网友pinkbaby89认为:“很多医院不设儿科。社区医院又取消了儿科。大医院自然人满为患了。”网友“贝贝”表示:“全面二孩放开,家长都想去最好的医院。资源只会更紧张。”
对此,网友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网友“郭郭”认为可以先从多培养儿科医生做起,“儿科医生多起来,效率自然就高了。”也有网友建议恢复社区医院的儿科来缓解压力,“让一些好的医生来到社区,方便市民就医,也缓解大医院的压力。”
对于儿科医生遭遇用人“荒”,不少网友建议,通过提高待遇,来吸引更多的人去当儿科医生。但有网友担心,提高儿科医生的待遇,会变相带来儿科就医费用“涨价”。有网友直言不讳道,儿科看病难并非“小儿科”,但也不该由“小儿”买单。儿科医生的待遇确实要增加,但这笔账不应该让孩子来承担。政策的倾斜,医院内部机制的调整,才是解决儿科医生收入的办法。
儿科医生“荒”,家长别跟着心“慌”。网友“七豆八逗”认为:只是头痛感冒,家长不必朝医院跑,这样反而容易交叉感染。网友“人参果”则建议:社区可以多科普点基本医学常识,配些常用药。小病尽量在家解决,节约有限的资源。
新民网 卞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