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234天,漂流里程5490公里。在2015年,一个叫闪米特的中国男人一个人漂完了黄河全程,并一路在沿岸进行了包括宗教、水污染、土地沙漠化、教育、经济和疾病在内的六个方面的调研,写下了30余万字的调研报告。这让他成为了2016年度《美国国家地理》全球10大探险家之一。他将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另外9名探险家一起,角逐最终的“年度探险家”称号——他也是该评选开展12年来,第一个入围的中国人。
事实上,从横渡琼州海峡、渤海海峡到环渡海南岛,从穿越泰国至柬埔寨的海域到漂流珠江全程,闪米特已经一个人划着纯人力的独木舟漂流了5年,在无护航的情况下漂过了7000多公里的海洋和1.5万多公里的河流。世界首次独自漂流黄河,不过是这位中国海洋独木舟探险纪录的保持者完成的又一项新纪录。
独漂黄河第一人
在闪米特之前,上一次大型的黄河漂流活动只有1987年的那次“黄河首漂”。那是长江漂流壮举后的第二年,在爱国主义情怀的感召下,数十位热血青年又一次自发投身到了声势浩大的探险中。他们从黄河源头出发,历时4个多月,终于抵达了位于山东的黄河入海口。在这个过程中,共有7人不幸丧生。
28年后的2015年,41岁的闪米特将目光投向了这条沉寂已久的线路。他定在了5月1日出发,这是当年那支队伍出发的日子。在海拔4700米的巴颜喀拉山上,站在黄河的源头,他和妻子羚羊一起祭拜了当年在漂流中牺牲的勇士,然后,启程。
这是一次超越极限的挑战。被誉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流经9个省份,全长5464公里,总落差4500米,其纬度跨越之大、地形地貌之复杂、气候生态之多样,列国内水系之最。沿途恶劣的自然环境、凶险的水情、长达上千公里的无人区……都将是闪米特必须面临的严峻考验——但这也正是他决定漂流黄河的原因之一。闪米特相信,凭借多年探险的经验和一流的独木舟漂流技术,自己可以克服重重困难,完成这件“没有人能单独完成的事”。
这也是一趟极为孤独的旅程。没有任何商业赞助,家中30万元的积蓄和网上众筹来的6.8万元是此行全部的经费。为了这次漂流,原本在世界500强公司做高管的羚羊辞掉了工作,成为了丈夫唯一的伙伴。一路上,闪米特在河上漂流,羚羊开着越野车前往下一站与他会合。车上备有6个睡袋、2顶帐篷、2条适用于不同水域的皮划艇、常备药品和1000块压缩饼干,是他们所有的后勤保障。
和当年轰轰烈烈的“首漂”不同,闪米特此行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曾经被爱国主义激发的江河探险热早已淡去,探险慢慢变成了普通人眼中“有钱人玩的东西”。许多媒体对这样的活动已不再有兴趣,还有人根本不相信他能够活着完成。曾有电视台计划全程跟拍、报道,终因自然环境过差、拍摄难度巨大而被迫放弃。
“也没觉得特别凄凉,还是挺兴奋的。之前我很多的探险就是一个人,什么也没有就下(水)去了。”从开始探险的第一天起,闪米特就习惯了危险、艰苦和孤独。这些年,他见过太多和自己有同样漂流计划的人,他们总在等待一个成熟的时机,到头来却“因为没有多少媒体报道、资金也没有到位,甚至艇都没有买就放弃了”。但他不愿等。
闪米特本名李华灿,广东人,曾是一名外企工程师。“闪米特”一名取自6000多年前的古希伯来语,意指“善于攀山涉水”。作为古老的游牧民族,起源于两河流域的闪米特人足迹遍布亚洲、欧洲和非洲,可谓探险的鼻祖。他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探索自然、发现未知的世界。
那个名叫李华灿的少年自幼对大千世界充满好奇和想象,对他而言,“成为闪米特”是个“自然而然”的过程。2003年,在经济发达、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珠三角,户外运动日渐流行,每逢周末,他总会约上一些户外平台上的网友,一起登山、学习野外生存技能。朝九晚五的生活之外,一次次挑战自我、探索自然是他最大的乐趣。
200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一个独木舟厂家组织的推广活动,当他平生第一次坐进这种不到1米宽的“爱斯基摩单人筏”,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被打开了:“从山上到水上,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都变大了。人类是陆地动物,但有了独木舟,你可以到达理论上不可能达到的地方,看到在岸上看不到的风景,这太酷了!”他当即掏出3000元钱,买下了人生中第一条独木舟。
彼时,独木舟在国内的户外圈也是小众运动,闪米特就上网搜集国外的资料自学。从近海开始练习,远一点儿,再远一点儿……他划得越来越远,玩得也越来越大。从那时起,闪米特辞职去探险,漂流完回去重新找工作,攒够下一程的经费就又辞职出发,成为了他生活的常态。
2011年起,闪米特逐渐从团队协作漂流转向个人单独行动。从横渡琼州海峡、渤海海峡到环渡海南岛,从穿越泰国至柬埔寨的海域到漂流珠江全程,他经历过夜航翻船的险情,也曾与鲨鱼、鳄鱼相遇。每完成一次漂流,每遭遇一次挫折,都让他对下一次的探险有更大的动力。不知不觉中,他成为了中国海洋皮划艇漂流的第一人,累计7000余公里的海洋漂流里程,比第2名到第10名的漂流里程总和还要多。
然后,他来到了黄河的源头。
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
2015年6月25日,青海省,黄河唐乃亥—羊曲河段。
前一天晚上,闪米特接到了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对方严肃地劝说他,放弃接下来一段的漂流——那是一位曾参与1987年首次黄河漂流的前辈,当年,他们的一个兄弟就死在了这里。自那之后,再没有人成功挑战过这一河段。
闪米特深知前辈的话并非危言耸听:这几乎是整条黄河最危险的河段,地形复杂,礁石众多,汹涌的水面下一个接一个地酝酿着强力的漩涡。两岸都是陡峭的悬崖,除了直升机,任何救援都无法抵达。一旦翻艇、落水,几乎必死无疑,尸体都无从找起。
第二天一早,他紧张到上了四次厕所,但还是下了水。一个人,一支桨,一条橡皮艇。
大自然很快就展现了它的威力。出发后不久,在河水隆隆的轰鸣声中,原本宽阔的河面突然收窄至几十米。还来不及反应,湍急的水流已经将橡皮艇拽进了峡谷,激流如水墙一般翻滚着压了过来。
“就像进了一个滚筒洗衣机。”借助着身体的重力平衡感,闪米特用桨拍打着浪花努力保持着平衡,而迅猛的激流仍一浪高过一浪。为了防止翻艇,他必须用尽全力不断调整橡皮艇,使艇头始终以90°的角度与激流正面迎击,但每一次,留给他的反应时间不过零点几秒。当艇头瞬间被浪花高高顶起,他也失去了控艇的能力,“感觉已经到了听天由命的那一刻……”
这是闪米特开始黄河漂流的第56天。他就这样漂过了那致命的20多公里。在人力已经不可为的时刻竟活了下来,他连连感叹是老天的眷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