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四一早,整条弄堂还没“醒”过来,就有老听客陆续步入“张园大客堂”,不消多时,大客堂里150个座位早已满满当当。熟门熟路老听客泡好了茶水,孵在藤椅里,静待“金鸡报春·欢乐中国年”评弹专场开演。
“金鸡报春·欢乐中国年”评弹专场是南西街道社区文化中心,为居民准备的新春大礼,
吴新伯的《水浒·武松拜师》,高博文、陆锦花的《筱丹桂之死·霸占》,毛新琳、周慧的《十美图·罚三桩》,都是精挑细选的阵容和书目。
值得一提的是,高博文、陆锦花合作演绎的《筱丹桂之死·霸占》是长篇评弹《筱丹桂之死》“精装版”的第三回,乃首度亮相,而当日下午,这部根据30年前刘敏、周孝秋创作的30集长篇评弹《筱丹桂之死》改编的“精装版”(上集),就在人民大舞台首演。
现场,就有老先生买了下午的票。趁着出来添茶的间歇,他告诉记者,原本想着下午要去看新编《筱丹桂之死》,早上不准备来的,怕精神不济身体吃不消。后来听说有“霸占”这一回书,想提前“尝鲜”才特地赶来。
老听客是来“试听”,高博文和陆锦花也正好借机“预演”。一回书说完,两人回到休息间就开始讨论修正。这里话多啰嗦了,那儿可以稍许添些噱头,陆锦花笑说:“这回书我们是第一次说,眼看下午就要正式演出,心里着实有些紧张。”
好像这样的评弹专场,在南西街道诸多文化活动中,并不算特别。街道李主任告诉记者:“我们南西街道的活动主要安排在两个点:张园大客堂和福民会馆。基本每周一三五都有活动。”
鉴于南西街道多为老上海,有听评弹、听沪剧的传统,这类文化活动相当多。为方便居民提前掌握信息,街道不但开通了微信公众号,还专门印制了“南西文化直通车”的小册子,方便大家安排“档期”。
在第33期的“南西文化直通车”上,记者就看到,未来一个月,张园大客堂、福民会馆就有不下20场活动。既有评弹、沪剧演出,也有摄影展、年俗风情等展览,还有“回家过年”市民烹饪大赛、养生知识讲座等。
据李主任介绍,南西街道举办的这类文化活动,统统皆为“零门槛”。以评弹为例,老听客们可以提前预约,也能先到先坐:“我们街道评弹受众大约在3000人左右,但平日里常来听书的也就是150人左右。天气暖和时,大客堂外小客堂间门打开,还能再坐10几个人,基本能满足大家需要。”
本报记者 朱渊